浅谈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国学传统文化

浅谈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独孤剑圣围观:℉更新时间:12-06 15:15

浅谈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儒家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变移),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人的过激言行,是受外物的影响和诱惑而失去了本然之善。要想使自己坚守正道,不做外物的傀儡,待人接物就必须采取不卑不亢、不偏不倚的态度。

儒家的經典著作《四书五经》之一《中庸》首篇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天地之理是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阴阳二气相交结成形体,而“理”亦赋于其中。天之宝日月星辰,日月星辰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停地运动,一旦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地之宝五谷百果,五谷百果是随着节候的变化而生长发育,倘若逆时而生,其结果必然灭亡。这就是“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指的是天地的运行法则是各行其道。“修道之谓教”,是说人的言行应当效法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不偏不倚。一旦极左或者极右,不但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同时对自己也会造成很大挫折。

子思(孔子的弟子)在其《中庸》中引孔子的话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所说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是说正人君子总是坚守正道,言行总是不偏不倚,小人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说的是君子之所以能够坚守正道,是其有君子之德,而处中道办事总是适可而止;小人之道之所以与中庸相反,是其有小人之心,所以做事总是肆无忌惮。并认为君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经常警告自己不要偏离正道;小人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所以才肆无忌惮。

坚守正道、不偏不倚是为人处事的一项重要准则,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但真正能够做到却并不容易。人世间有许多事情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就本质而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生活在群体社会之中,人与人、与物既相互依存,又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可有许多人却被此所迷惑,心灵被金钱利欲所锈蚀,成为外物所操纵的奴隶,一旦被迷恋而不能自拔,那么将会像傀儡一样,失去自己的本然之善,违背自己的良知去干一些过激之事。损人利己只是暂时的,最终必然会给自身造成伤害。倘若损人又不利己,则更是后悔终生。

古人云:“中和为福,偏激为灾。”急躁、刻薄、顽固这三种性格,不但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不利影响,也会给人际关系蒙上阴影。急躁是魔鬼,气急则败坏;刻薄是冰霜,冷酷则无情;顽固是自缚,自作者自受。一个性格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炽热,所有跟他接触的人都会受到伤害;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就仿佛冰霜一样冷酷,无论何人何物碰到他都会失去温暖;一个头脑顽固而呆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又像一株朽木,死气沉沉的已经完全断绝了生机,这种自命清高、刚愎自用,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愿自己反省的人必定与成功无缘。

标题:浅谈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