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如何过五月初五端午节

国学传统文化

天津人如何过五月初五端午节

魔舞日月围观:℉更新时间:12-06 14:53

天津人如何过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对于端午节的由来,除了影响最广的留念屈原的说法以外,还有留念春秋时的伍子胥,留念东汉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的图腾崇拜,为了驱邪避恶等等很多说法,很难说清哪一个是惟一的答案,极有可能是各种说法渗透、融合而成的,,反正端午节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旧时天津人过端午节,家家门前要插“蒲艾”,并用红纸剪成葫芦形,当作门符贴在门上,表示能捉“五毒”,即蛇、蟾蜍、蜈蚣、蝎子、壁虎。最容易受到五毒侵害的自然是小孩儿,因此,小孩儿的穿戴可马虎不得。古代端午节,小孩有佩带长命缕(或叫续命缕)的风俗,即用红、黄、青、黑、白五色丝线系于臂上,天津后来演变为“老虎耷拉”。

所谓“老虎”是用一块黄色绸子包上蚕茧,外面画上憨态可掬的老虎图案制成,然后再用手工制成小巧精致的红色辣椒、绿色黄瓜、白面粽子、笤帚、簸箕等物,中间用红色丝绳将这些东西串起来,别在小孩的胸前,既可“避鬼”、不生病,又能祈福迎祥。还有的小孩所穿衣服上就绣着五毒图案。

尽管如此,有的家长还嫌不够,便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画“王”字,或“涂其七孔及墙壁”,以避毒虫。现在看来,雄黄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端午节实际上给孩子们做了一次卫生保健。如今的农村仍很重视这些,比如在蓟县,从五月初一至初五几天内,孩子都要穿着五毒兜兜,或在胸前戴上一串用布缝制的五色荷包。

如果这孩子特别受家人的珍爱,家长就会选择另一做法:将一小布娃娃挂在孩子后背,让它成为孩子的影身,替孩子遮灾挡祸。至于市区内,就没有这些讲究了。

天津人过端午节没有赛龙舟的风俗,但“吃粽子”却是不可缺少的。天津的粽子比南方的小很多,风味也不同,不用肉做馅,只用竹叶或芦苇叶包上江米、枣或豆馅,至今仍是以这两种馅为主。

史书记载:“成里馈送角黍。”“角黍”就是粽子。天津人包粽子不仅为自己吃,还用来馈赠亲朋邻里,促进感情。

如今有些老人仍然亲自动手包粽子,也会多包些送人,但大多数人为了省事,只到食品店或超市买几个现成的吃,就算过节了。

标题:天津人如何过五月初五端午节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