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种类繁多的满洲饽饽

国学传统文化

满族种类繁多的满洲饽饽

紫气凛然围观:℉更新时间:12-03 14:25

满族种类繁多的满洲饽饽

满族把馒头、包子等面食统称为饽饽。饽饽的种类及样式很多,具代表性的有:

馓子;过去多用荞麦面或东北特产的散头高粱(粘高粱)面制成,近世多用小麦面做。其特点是酥脆、筋道、可口。制做时把粘高粱粉和面搓拉成细条,上笼屉蒸或用油煎。熟后,拌卤酱成汤。满族祭祀时常用馓子,但同平常吃的馓子形状有所不同,而是搓条挽绕成块,过油后切成方块,然后供在神位前。

打糕:除日常食用外,也是祭祀用的食品之一。其做法是把粘高粱、大小黄米、江米等上屉蒸熟成粘饭,取出后淋以清水,然后放在打糕石上用木榔头锤打成面团,再撒拌以熟黄豆粉,即可揉制成各式饼类。食用时,如蘸蜂蜜与糖,味道更佳。

椴叶饽饽:椴是一种乔木,大叶、卵形,味道清香。其做法是将粘米面和成团,擀成类似包饺子用的面皮,包上小豆馅后,外面再裹上椴叶,上笼屉蒸熟即可。另有苏叶饽饽,其做法和椴叶饽饽相同,只是用苏子叶代替了椴叶。

淋浆糕:其做法是将秫米面或江米面搅拌均匀且比较稀松状后,舀在布袋中,使淋成的汁滴在放在下面的溶器里,淋好后上笼屉蒸熟,然后切成方块或棱形块,即可食用。

洒糕:把蒸屉置于锅上,按屉面大小,先洒上一层小豆,然后撒上厚度适中的一层粘米面,蒸熟后再撤第二层,依次直撒到与屉帮高度大约一致为止。最上面再铺撒一层小豆。等这层小豆熟了,洒糕就做成了。

盆糕:又叫粘谷糕,满语称“飞食黑阿峰”,做法与洒糕类似,只是以底部有若干小孔的陶盆为“蒸笼”。做成洒糕后,将盆倒扣在案子上,整个糕呈半圆形,高半米左右。食用时用刀切成片状,再卷以白糖,味道十分甜美。

萨其马:由满族传统的食品搓条饽饽发展而来,是有名的满族糕点。搓条饽饽的做法是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反复捶打成团,然后蘸黄豆面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再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可。后来人们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于是搓条饽饽就成了今天各族群众喜欢的萨其马。

金丝糕:其做法是先将面和好,加入鸡蛋和适量的水后搅拌,等搅起泡沫后再加入面粉揉成面团。放一段后,切成细条油炸-再用糖稀拌匀,铺之以芝麻、青红丝、瓜籽仁等,切成方块即可。

标题:满族种类繁多的满洲饽饽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6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