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为什么总说“医道同源”
中医从源流而论,与道家关系最近。道家思想的初始阶段,要上推到黄帝之时。《汉书•艺文志》载道家古籍,列第一的就是《伊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伊尹•九主》,证实了道家的产生与“天道”密不可分。例如,无名、有名是老子之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而《伊尹•九主》认为“名”就是从天道中产生的。
其文说:“天乏(范)无(名),复生万物,生物不物,莫不以名。”所谓“天范”,就是“天道”,即天的本体和天的运行规律。中医学与道教渊源相通,特别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把中医学摆在天、地、人这样一个大系统中来加以研究,究其源,即出于道家。
所以,《黄帝内经》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要掌握医道,就必须“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主”。这是“医道同源”的根本所在。
闻一多先生在《道教的精神》一文中曾指出:道家思想的前身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巫教。巫术及巫术思想是道教产生的重要渊源,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
同样 ,巫术与传统医学也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古代原始社会的巫师大都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他们善于汲取和搜集民间对于辨别、采集药物的知识和治疗经验,加以整理,使之完善、提高,而且能针对不同疾病实施法术和药物。在很大程度上,古代的巫术操作法式可以说是后来医学实验的最初萌芽,巫医可以说是最早的医生。
总之 ,道教和中国传统医学在创立发展过程中具有某种“同源性”的关系,两者都吸纳了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易学思想和先秦道教思想;古代巫术、秦汉神仙方士的实践活动,都曾为中国传统医学和道教的萌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就为两者日后发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