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茶禅一味”观念与茶文化的关系
最早提出“茶禅一味”的是宋朝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众多佛门高僧的理解是“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不知茶味”,亦有云“茶即禅,禅即茶”的“茶禅一味”。具体表现在寺院种植茶树、僧人制茶、僧人普遍饮茶、禅宗与茶文化一同传播等方面。
但是这仅仅只是表面的行为,茶与禅的深层次的融合表现在茶礼、茶功、化境、禅定等佛家修为上。
佛家的寺庙大多建在高山云雾中,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繁殖。禅僧们种植茶树,制茶饮茶,铁观音、大红袍、阳羡茶等许多名茶都出自佛家僧侣之手。
因此,佛家对茶文化的影响渗透之深由此可见。而这一茶一禅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禅茶文化。
自唐宋以来禅宗和茶道的关系日趋密切,僧侣佛徒们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禅坐修行也影响颇深。这些大德高僧们通过饮茶,参悟了佛法,也领略了茶道,在点滴生活及修行中已经将禅宗佛法与日常饮茶活动融为一体了。
通过茶道的修身养性及对禅意佛法的体会,真正感悟到了禅与茶密不可分,禅味即茶味,茶味即禅味,此为真正的“茶禅一味”。
佛教禅宗的传播同时还促使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知识的传播。唐宋以来,我国佛教兴盛,僧人遍天下,他们将茶叶的饮用、焙制和栽种技术带往全国各地,促使了饮茶之风在全国的盛行。
同时,一些来自国外的留学僧,他们一面在寺院学习佛教,一面又从寺院里学到茶的知识,学成回国后,他们将茶种带回本国种植,茶也因此传到国外。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佛教禅宗为中国茶道、茶文化的发展及形成都有着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