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清淡饮食的论述及认识
清淡的饮食是指饮食要清香而不腻,淡而有味;酸、甜、苦、辣、咸五味平和适中。清淡的饮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饮食的效能,容易消化吸收,无损害脏腑之弊端。清淡的饮食老少皆宜,有益于延年益寿。
在饮食养生方面,古今人们有诸多的实践与认识,至于饮食口味方面的养生经验与见解更有其独到之处。
《黄帝内经》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吕氏春秋》说:“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
元代名医朱丹溪说:“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峰起。病之生也。其机甚微,馋延所牵……山野贫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衰,此身亦安。……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由是观之,多不如少,少不如绝,爽口作疾,厚味腊毒,前哲经典话语犹在人耳,可不慎考。”“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朴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
明代《医学入门》说:“人至中年,肾气日衰,加之逸欲,便成虚损。兴阳补剂服之,则潮热不胜;专服滋降之药,虽暂得气爽,久则中气愈虚,血无生化;所以,只得于饮食上调节,戒所有煎炒、炙博、油酢、糟酱、燥热之物,恐燥血也;戒所有生冷时果、时菜、恐伤脾也;能甘淡薄,则五味之本自足以补五脏,养老慈幼皆然。”明代《养生四要》说:“五味稍薄,则能养人,令人神爽;稍厚随其脏腑各有所伤。”明代《寿世保元》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咨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金太和,以臻遐龄。”庄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过也,其此之谓乎。
陈嘉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享年87岁。在总结其个人8条养生经验中,第一条便是:“吃的东西要清淡,不宜油荤及辛辣刺激之物。每餐多吃小菜及水果。”
德国《快捷》周刊报道说:德国人吃得很好,尽管如此,还是营养不良……吃得太多,太油腻,蛋白质太多,碳水化合物太少。日本已从低寿国跃为长寿国。专家通过大量调查,总结出日本人长寿的诀窍,其中一条便是,饮食清淡,讲究营养;少吃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海带、海苔;即使是豪富之家也大多以吃素为主,而且只吃七分饱,能自我克制,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