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茶馆行业的今与昔
饮茶,不仅能健体、可养生,而且也是谈心交友的一种媒介。朋友之间一边喝着茶,一边谈着心,情感和思想自然也就得到了交流。
我国的茶馆至少在唐朝后期就已出现,起初仅仅是卖茶水,后来渐渐地发展成人们谈天、交往、做生意、谋职业、同行聚会乃至调解纠纷的场所。人们在茶馆里,喝茶只是目的之一,甚至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借以进行社交或其它活动的媒介。
今天,茶馆实际上已成为大社会组织的一个细胞,茶馆天地虽小,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着世态的冷暖。正因为茶馆具有这样的特征,老舍先生才以茶馆为主题,写出了一部反映整个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不朽之作《茶馆》。
茶馆在宋代之后十分兴盛,当时称为茶坊。北宋的都城汴梁(今开封)和南宋的首都临安(今杭州)茶馆业都很发达,明清两代,茶馆又有发展,由过去的单卖茶水,变成茶水点心并举,同时还有说书演唱等内容。
解放前,我国茶馆仍然很多,有的经营内容更为丰富,不仅卖茶、卖点心,还兼营菜肴。由于茶馆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我党在对敌斗争中经常利用这块阵地,有的地下工作者,利用开茶馆或在茶馆作服务员的身份,为党做情报工作。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就是利用常熟城里的春来茶馆老板娘身份作掩护,成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代表。
解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通讯条件的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加了,过去作为信息交流重要场所的茶馆业也就不如过去那样发达了,多数茶馆与宾馆、饭店、酒楼融为一体。但是这些宾馆、饭店、酒楼供人们饮茶的功能仍不减当年,而且形式比以前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