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才能不招致别人的猜疑呢?
对别人无端怀疑是不对的,但被别人无端怀疑则是不幸的,因为那是“背黑锅”。如果因为“背黑锅”而受处分,那就是“冤假错案”,如果“冤假错案”得不到及时纠正,那就要痛苦一辈子,甚至痛苦几辈子了。
猜疑的原因是保护自己或自己的利益,因而被别人猜疑的人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有两下子”的人,怀疑他们图谋不轨,这就是俗话说的“功高震主”。一种是混得很差,衣食无着的人,怀疑他们会偷会抢,这就是俗话说的“放屁赖别人,做贼赖穷人。”一般来说,平平庸庸的人反倒很少会让别人猜疑,这是因为相信他们损害不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俗话说的“跳蚤顶不起被子,泥鳅翻不起大浪”。
为了避免别人的猜疑,以下几方面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要消除引起猜疑的原因。《乐府诗集•君子行》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在没有出事的时候就要有准备,不要让别人怀疑自己,要懂得避嫌,尽量避免做令人误会的事。由于瓜长在地上,因此到田里最好不要躬下腰脱鞋子,避免人家误会你在偷瓜;而李子长在树上,因此到了李子树下面最好不要抬手整理帽子,避免别人怀疑你在偷摘李子。
历史上,“功高震主”是皇帝或大王猜疑曾经帮助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的最主要的原因,明智的大臣们深知“功高盖主”“卸磨杀驴”的道理,往往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来消除主子的猜疑:春秋时的范蠡,在帮助卧薪尝胆的勾践完成了复仇大业之后,领着美女西施,驾扁舟,泛东海,浪迹天涯,隐于江湖,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去了。汉代张良,功成名就之后,在封侯之初,便向刘邦表示,从此以后想学习“辟谷”(“辟谷”就是不吃饭)“轻身”之术,后来干脆就称病不上朝,过起了闭门谢客的隐居生活。逐渐淡出官场,不冉过问政事,做到了真正的“明哲保身”。相反,与范蠡同时的文种,与张良同时的韩信、彭越,不知道怎样消除主子的猜疑,最终由于勾践、刘邦的猜疑而掉了脑袋。现实生活中,消除引起猜疑的原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不和某个异性眉来眼去,谁敢说你和她(他)有说不清的问题;如果你不鞍前马后地尾着领导的屁股转,谁敢说你拍马屁;如果你不大权独揽,不搞神秘主义,采购时公开、公正、透明,谁敢说你腐败……
二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态度暧昧,在需要表态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很容易引起别人的猜疑,不知道你的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其实,只要我们亮出自己的观点,就能比较容易地打消别人的猜疑。这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直率的人容易相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