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在杭州作官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的第一段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刺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述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感受。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冬日时上升了不少,似乎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当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时才可能会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西湖水墨画,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猛然发现自己实际上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是最为抢眼的经典话语,同时也是白诗描绘春光,特别是描绘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指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小生命的由衷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绘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绘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革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绘,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绘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的切身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遍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如果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是驻足细看,那“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两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的轻松闲逸,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青青的草地,踏上长长的白沙堤。诗人在指点湖光山色、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