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源自何时,由何人所创?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是一种短小、风趣、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句子。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边是形象的比喻,起“引子”作用,如谜面;后边是解释、说明,如谜底,特别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源自唐诗的一种“歇后体”,是唐代郑綮所创。《旧唐书•郑綮列传》记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
这种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甚至连唐昭宗也总是听到下人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可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很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后来,郑綮真的做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则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的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下来。
寓意恋爱姑娘当大媒——自己作保;
挑水娶了个卖菜的——人对桶也对
鸳鸯戏水——双双下
盼望太阳的姑娘——想晴(情)人
看戏流眼泪——-有恋人
贾宝玉完婚——不是心上人
捉对的蚕蛾一——死也不放
棒打鸳鸯——两分开
媚眼做给瞎子看——不领你的情
快刀砍西瓜——两分开
快刀砍水——难分开
司马遇文君——一见钟情
向着太阳的花——恋爱(晴)
好马挨鞭打——忍辱负重
戴乌纱帽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三伏天的汽水——人人爱
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狗啃骨头——十分喜爱
拨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桃子破肚——杀身成仁
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