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神和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西游记》里的“人物”,大多不是妖,就是神;其至妖就是神,神就是妖;还有先妖后神和先神后妖的,不一而足。概括起来,妖精和天神不外乎是这么几种关系:
第一种情况,是“凡间的怪”被收伏而成为天神,也即先妖后神,比如,黑风山黑风洞的黑风怪,原本是熊罴精,观音收了他,让他当了落伽山的守山大神。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原本也是妖精,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名叫红孩儿,号称圣婴大王。观音施展法术降伏了他,可他还是“野心不定”。于是,观音让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迦山,方才收法。红孩儿由此变妖为神。
第二种情况,是“天上来的精”,即先神后妖。比如,碗子山黑松林的黄袍怪,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星下界。更多的是天神的宠物、坐骑逃逸出来作怪。比丘国的妖精国丈,本是寿星的“一副脚力”,“不意走将来,成此妖怪”,现出本相,原来是只白鹿。通天河里的妖怪,原本是观音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那一柄九办赤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练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成精作怪。金屿洞里的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趁看牛童子打个盹的机会,逃下凡尘作怪。小雷音寺里的黄眉大王,是弥勒佛跟前司磐的黄眉童子,拐了弥勒佛的几件宝贝,假佛成精。妖精赛太岁是观音菩萨胯下的金毛孔,因牧童盹睡,失于防守,咬断铁索走来朱紫国作怪。狮驼山老怪和二怪是文殊和普贤二菩萨的青狮和白象。
第三种情况,是天神故意变化成妖精。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原是替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童子,偷了太上老君的宝贝走下界来。孙悟空怪太上老君“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太上老君说:“不干我事,不能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天去也。”“四圣试禅心”的时候,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文殊、普贤等起出马,虽然没有化而为妖,但其对唐僧师徒的考验,也和变化为妖没有什么两样。乌鸡国的假国王也是“佛旨差来的”、文殊菩萨坐下的青毛狮子。
第四种情况,是妖精与天神沾亲带故。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是李天王的义女。如来承认狮驼山的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孙悟空笑他:“若是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西游记》把妖精和天神的关系写得这样密切,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对天神的讽刺,或是对明代兵匪一家的社会状况的揭露。其实,作者这样写,也是有佛教教义上的根据的。
古时候,“妖”字也可写作“袄”,部首从“示”,和“神”一样。“妖”和“神”是对立统-的一对范畴。“妖”的升华为“神”,“神”的堕落即为“妖”。比如孙悟空,原先是个妖猴,皈依之后,经过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终于即身成佛。猪八戒更加典型,他原为天蓬元帅,是神,因为心中一点魔生,调戏了嫦娥,贬下界来,堕落为妖精。后来被观音收伏,作为唐僧的徒弟,保护取经,又重新为神。猪八戒“神一妖一神”的过程告诉我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也就是说,是神是妖,只在差。一旦“明心见性”,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禅宗的教,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修行的门槛,也就能吸引最广大,这也是禅宗盛况空前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