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在文学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伊索寓言》对后世的文学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使用了《伊索寓言》的故事。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菜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寓言作家的作品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寓言的情节取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古代的希腊就很有影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曾在其作品中提到不懂伊索寓言便被人视为"孤陋寡闻"和"无知"柏拉图在《斐多篇》中记述,苏格拉底在狱中曾把散文体的伊索寓言改写为诗。在雅典,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伊索寓言"便成为教育儿童的素材。
那时,在学校里,低年级学生从伊索寓言中学习民间的智慧,高年级学生则利用它们进行修辞训练。公元前1世纪罗马著名教育家昆提利安以希腊学校教育为根据,提出自己的教学计划。依照这个计划,儿童入学后首先接触的就是伊索寓言,然后才是荷马和维吉尔(罗马诗人,代表作是《埃涅阿斯纪》)的史诗。
到了近代和现代,《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如"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狮子和蚊子"等,更是几乎家喻户晓,影响极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政治家、革命家也常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说理。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曾引用《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说明"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由此可见,《伊索寓言》作为古希腊的一份珍贵文学遗产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广阔领域。因此,学习这一份丰富的希腊文学遗产是十分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