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目录学,中国图书目录学始于哪个年代?

国学传统文化

何谓目录学,中国图书目录学始于哪个年代?

阳世鬼差围观:℉更新时间:12-01 15:23

何谓目录学,中国图书目录学始于哪个年代?

“目录”一词最早见于刘向所著《别录》一书中。什么是目录呢?目,即篇目、条目的意思;录,即著录、记载。目,本义是眼睛,眼睛是看东西的;录,是刻木的意思,这个词的实际意义是把书籍篇名刻录下来。目录最初的意义是对于某种图书的自然情况的记录,与每本书前的目录不同,两者的含义有很大差别。

“目录”作为一门学问,是指记载图书的条目记录。中国真正的图书目录形成于汉代的刘向。《汉书•艺文志》说: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成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刘向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成父业。

梁阮孝绪《七录•序》说:

昔刘向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即今之《别录》是也。子歆撮其旨要,著为《七略》。可知刘向、刘歆父子先后校对书籍,分别著成《别录》和《七略》。

古籍目录的作用首先在于掌握“类例”。宋代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指出:

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之不分也。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有专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这段话说明书籍分类的重要意义。各类图书以类相从,使学术专门化和图书专门化,使专门之书形成专门之学,这才便于学习、使用和收藏,目录学的作用就在于此。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目录的方式,大致可分四种情形:一是把书籍分别部类加以排比,如经、史、子、集等;二是不仅分类,而且还把好的版本记载下来;三是不只记载版本,而且还作校勘工作,鉴别版本的异同;四是在记录书名的同时,还要叙述学术源流,提要钩玄,指其途径,分别先后,所以说目录中的解题、提要,是我国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好的图书目录往往兼有这四个方面。

在古代,学者们在传授学问时,便对古籍作品有简易的说明,用来揭示主题,如《诗经》的大序和小序都有这方面的作用。汉代刘向发展了这方面的特点,他为所著录的每一种书籍都写一篇叙录,以“撮其旨意”,阐明大义。中国目录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有解题和提要。

标题:何谓目录学,中国图书目录学始于哪个年代?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6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