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的剪纸艺术概况
浦江剪纸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风格秀丽、形象生动、质朴大方、主题广泛、装饰性和想象力强的特色。它受浦江书画、工艺、戏曲和民俗风情的影响,从祭祀饰品发展到传情写意,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浙江是我国民间剪纸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武林梵志》记载:“吴越钱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部长锦缎,皆用彩纸人马以代之。”说明浙江在唐末五代时剪纸已经盛行。金华地区的剪纸在唐代也几经流行。居住金华的诗人韦庄有诗写道:“出圃乍开红果中,彩幡新剪绿柳丝。殷勤为作宜春曲,提向花笺贴绣楣。”诗中描景状物都以剪纸借题发挥,说明唐代金华地区剪纸十分普遍。
浦江剪纸在金华地区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浦江的剪纸受民间传统祭祀的影响很大,现有的记载均表明,早期浦江剪纸多与祭祀民俗关于,元末明初浦江籍文学家宋濂曾写道;“剪纸难招御史魂”。后来,浦江剪纸受“书画之乡”的影响,剪纸造型多以书画人物为主,种类和艺术造型更加广泛多样。明清以来,浦江戏曲人物剪纸在浦江乱弹的与众不同艺术效应下生发灵性,逐步发展成一种风格与众不同的剪纸艺术类型,从而成为中国剪纸的主要流派之一。
浦江剪纸花鸟动物多以祈求吉祥如意、多子多福、荣禄富贵为主题。所剪动物如猫、狮子、松鼠等,极具神态,外形十分简括,身上多用工致的细毛加强动态和韵律感的表现,逗人喜爱。通过谐音和象征手法,寄托劳动者的理想和愿望。如剪金鱼满塘寓意金玉满堂,剪枣、笙、桂花、莲子比喻早生贵子,剪瓶、鞍、戟、磬象征平安吉庆,剪蝙蝠、鹿、桃和蜘蛛则喻示福禄寿禧。按地方风俗,妇女出嫁都要制作“龙凤呈祥”“并蒂莲荷”“鸳鸯荷花”“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等大量剪纸覆盖在嫁妆礼品上带到男方家中,俗称“利市”,这一风俗使得浦江女子从小就开始剪纸艺术的训练,从而产生了许多精美的民间剪纸作品。
浦江剪纸一般取5-10张染色土纸叠好覆以样稿,用绵纸钉扎住,然后用特制镂花剪,由里而外依次剪出。创作稿原稿一般要用水粘贴在另一张薄纸上,用松枝或油灯烟熏黑,取得黑白分明的复稿,又叫花样。一张精彩的熏样,一传十,十传百,会迅速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