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剪纸历史发展概况

国学传统文化

浦江剪纸历史发展概况

九天邪尊围观:℉更新时间:12-01 14:39

浦江剪纸历史发展概况

浦江剪纸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里就有“剪彩为人”的记载。而唐代,女子更将剪纸作为头饰,并有剪纸迎春的风俗。到宋代,剪纸作为一种艺术的专用名词,历史学家说它源于宋元之际岑安卿的《题张彦明收藏(剪纸惜花春起早图)》一诗。

南宋时期剪纸已相当盛行。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她们除了按传统图样熏样剪制外,有时也自己设计画稿,进行创新。作品大部分是用剪刀剪的,刀刻的极少;彩色剪纸,则是用不同色彩的纸剪成几个部分粘贴而成。

元明之际,浦江剪纸多反映祭祀的民俗,同时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贡品的装饰物。《浦江县志》有记载:“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浦江多祭祖先……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剪彩模花果之形,极工秒之巧。”表明浦江剪纸一直活跃在浦江祭祀民俗活动中。浦江大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37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是从唐代大诗人杜甫《彭衙行》里那句“剪纸招我魂”脱胎而来。一代文宗宋濂怎样也不会想到,他不经意的借用之词,不仅成了浦江剪纸历史的记录,还无心插柳柳成荫,使浦江剪纸在他之后别开生面,蔚然成风。

明清以来,浦江民间剪纸进入鼎盛时期,至今遗留了大量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剪纸熏样。清代《浦江方言杂字》把剪纸作为女红之首,说明民间剪纸在浦江的重要性与广泛性。清代以来,浦江剪纸早先凸显人物,尤其戏曲人物造型与众不同,手法多样,阴剪阳镂兼施,既折叠又衬色,精巧工细,匠心独运,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浦江剪纸被注入了新生活的内容,具有了新时代的气息,大量剪纸在报刊上发表,也出版了剪纸作品集。近年,浦江选送75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展示了浦江剪纸的艺术魅力。《荡湖船》《听琴》《空城记》等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标签:历史

标题:浦江剪纸历史发展概况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