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卢宅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
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在古代中国占有重要位置。卢宅之所以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不仅是限制于土木材料与服从功能之需,其间也蕴涵着宗族聚居的文化情结。
卢宅在明代最盛时期,全村有74个堂、84个厅,主从分明、众星拱月的整体布局较好地反映了宗族聚居的生活形态。主体性建筑——肃雍堂处在整个卢宅村落的中轴线上,九进院落采用前堂后寝的格局,前四进是祭祀、吉庆、聚议、迎宾的场所,后五进作为内眷生活起居的空间。以肃雍堂为主体,按照族系分支划成数片,依据宦林品位营造府第,在东西两侧形成了多条副轴线。东一副轴线有世德堂三进、大雅堂三进、爱日堂三进;东二副轴线有树德堂三进,其后有大夫第、东吟堂;西一副轴线有存义堂二进;西二副轴线有冰玉堂、忠孝堂一线五进,其后还有五台堂五进;西二副轴线之外还有太和堂三进,龙尾厅、毓台堂四进及翰林第、铧和堂三进。这些建筑以三合院为单元,各自形成轴线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完整而封闭的建筑组群。
卢宅建筑雕刻中也处处包含着儒家思想。“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和“姜子牙遇文王”等雕刻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向往。同时,东阳卢宅古建筑的木雕通过写意手法,运用中国传统的诗文意象,使木雕具有美妙的画面美。选取主题十分广泛,人物、山水、花卉、虫鸟……但从来不是简易的写意,每一个雕刻图案都寓意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