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创始人是谁,其发展历程如何
中国道教创始人是谁呢?道教是中国汉民族自己的宗教,通常以老子(李耳)为教主,《道德经》为基本經典。它在中国的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仅次于佛教。
道教源于先秦的道家,把“得道成仙”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并承袭了中国古代流行的自然崇拜、巫术和求仙方术,尊奉老子为教主和最高天神。道教到西汉时与黄老思想相融合,约在东汉晚期才逐渐形成宗教。
道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创立阶段:从东汉顺帝到东晋南北朝期间,这时形成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两个教派。河北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太平经》,并组织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失败后大多数人转为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由江苏丰县人张道陵创立,顺帝时他客居于蜀,赴鹤鸣山学道,并自封国师,奉《道德经》为經典。凡是受道者依蜀地本有的形式需交纳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主要流传于巴蜀一带。
(2)建立思想理论体系:东晋葛洪撰有《抱朴子》一书,把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并与儒家名教纲常结合起来。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建造上清宫,尊张道陵为“掌教”和“正一天师”。从此,“天师道”教派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道教上层人士对此进行改革,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整理道书,使道教教义日益完善。
(3)道教大发展:南北天师道在隋唐时代日趋合流,唐为李家天下,尊老子为教主,尊道教为三教之首。从此,道教地位日益提高,信道人士不断增多,道教宫观也遍布全国。一些著名道士还被请入皇宫讲道说法,参与政事。唐朝还曾令人编撰《所有音经音义》150卷和纂修我国第一部《道藏》,开元二十五年还设“玄学博士”科等。北宋继承唐朝尊崇道教的传统,制造“天神授命”的神话。
(4)重大变化:像世界其他各种宗教一样,道教在其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政治、經典信仰及某些重要人物的影响,逐步分化为多种派别。但是,道教经过漫长历史的选择,最终只剩下两大派别。北方全真道和南方正一道。全真派的创始人为王重阳(1112 - 1170年)自称其师为吕纯阳,师叔为刘海蟾,太老师为钟离权,教义主张“儒家的理、佛家的性、道家的命”融合为一体。因三教合一而取名全真教。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全真庙拢集道徒讲道而创立全真派。后来,因受到成吉思汗的重视,而把全真道教推向鼎盛时期。全真派道教有若干特点:出家必先投师,要住庙观潜心修行;蓄满发修身修命,不娶妻室,完全出家,不食荤腥及葱蒜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行医问药,济世度人,云游求道,静坐葆真等。另一派是元代时期的张道陵后裔张与材被元成宗亲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的正一道,即道教“正一派”,以江西龙虎山为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