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左权、和顺等县左权小花戏
左权小花戏是一朵色彩艳丽、芳香四溢的民间艺术之花,它主要流行于左权、和顺、榆社、黎城、武乡、襄垣等县。说它“花”,是指年轻的歌舞演员身段优美多变,灵活动人,彩扇色彩鲜艳,花样根据内容表述的需要而频频翻新,纷繁多姿。称之为“戏”,是因为它具有戏剧性动作和引人入胜的情节。
左权小花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为当地的民间秧歌,是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社火时,站在原地边舞边唱,目的是祈祷敬神。到了清末民初,吸收大量的民间小调,发展成为有简易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形式,初具小花戏雏形。到抗日战争时期,左权为敌后根据地,新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一起对小花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其载歌载舞的特点,同时吸收外来舞蹈步法,使舞蹈动作更加丰富,形成了以扇子为主要道具,熔歌、舞、戏于一炉的民间艺术形式。以扇达意,以歌抒情,以舞传神,以戏引人,有着鲜明的风格。
左权小花戏的表演尤以蝴蝶扇和三颠步最为精彩。看似普通的扇子,在小花戏里简直是全能的道具,打开时可以象征镜子、书本、茶盘等;合拢时则可以代表勺子、镰刀、斧头等,有着多种功用,能表述众多的戏剧情节。如《太行新歌》表演插秧育苗的情景,扇子合拢上下轻点,好比正在插秧;打开时波浪翻腾,犹如稻田一片葱绿,虚实相生,逼真形象。用色彩不同的扇子可以表述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员群舞时挥动红色彩扇,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换以蓝、绿、粉色,可分别给人以雅致、文静、素洁、清幽之感。扇法有开、合、挽、转、动、静、快、慢,扇花多达50余种,时而如春花怒放,彩蝶飞舞;时而象流水瀑瀑。碧波荡漾;时而又似红旗漫卷,天下红遍,令观众目不适接,为之激动。小花戏的舞蹈动作活泼轻盈,舒朗秀美,富有弹性,变化多姿,经常运用并有固定名称的舞蹈动作就多达50余种。最有特色的是每舞一步,身体相应颤动三下的“三颠步”,这些丰富优美的舞蹈动作更增加了小花戏的审美效果。
左权小花戏的音乐,多采用左权民歌和小调,富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和淳朴的乡土气息。”小调”多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如《掐蒜台》由两个乐句组成:
“家佐在府十县新新辽州城,
离城五里管地村实实是好村。”
四个乐句的如《拿煞人》:
“山小雀飞在圪针上,
得病得在你身上,
你等哥哥关了响,
送你两个现大洋。”
有的曲谱唱词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将主旋律延伸发展,加进必要的衬字叠句,使内容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小花戏里还运用“大腔”,其曲调较长较复杂,一般分为序曲、主调、尾声三个部分,演唱时宽厚宏亮,粗扩豪放,颇似戏剧性的吼声,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喊大腔”。小花戏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还特别注重伴唱,当地群众称为“帮腔”。这种伴唱配合了演员的表演,使前台演员、幕后演员、台下观众沟通感情,增强了表述效果。
左权小花戏文场伴奏乐器有唢呐、竹笛、板胡、二胡、扬琴、小提琴等;打击乐器有大小鼓、小锣鼓、大小镲、木鱼、碰铃等。开演之前先由打击乐演奏,以渲染气氛,演出时则以唢呐及弦乐伴奏为主。
左权小花戏内容大多表现劳动人民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男女恋爱的主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传统节目有 《走娘家》、《告状》、《卖扁食》、《打樱桃》、《放风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