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那些赠寄酬答的诗作

国学传统文化

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那些赠寄酬答的诗作

神主归来围观:℉更新时间:12-01 13:20

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那些赠寄酬答的诗作

仕途难测,友谊长青。在生命的旅途上,遇上悲欢离合,总会想起故人,以诗赠寄酬答成为诗人间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唐代大诗人刘长卿在这方面占有相当比重。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送别的是一位曾经指挥过十万大军的大将,“独立三边静”昭显了将军的战功与威望,“轻生一剑知”则展示出报国奋不顾身的英勇气概。但正是这样一位功臣,却成了“流落征南将”而“罢归无旧业”,这里的“老去恋明时”之“明时”,有人以为是对当时朝廷的例行颂语,但从全句语意观,将军所留恋的应是当年被重用威镇三边之时。这最后一联是诗人对将军当时处境与前途的同情与惋叹: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诗之前两联直叙诗人经三湘赴巴南谪居的处境;第三联首句是内心怨怼之喷发,天本奉行“直道”,而自己竟受冤屈,不禁仰天呼喊;直道天何在?!偶尔对镜,镜里竟是自己一脸愁云,于是有了“愁云镜亦怜”之感。如此凄凉的状况,自然会想起向老朋友倾诉,但谁最合适,却又觉茫然: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潜然。那么诗题所标的“情寄故人”之故人又是谁呢,答案有三:(1)确有其人,只是不便指名道姓;(2)意想中的故人;(3)最有可能的只是诗人自我的另一半。诗以“寄”情,聊以自慰。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明月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州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媿君犹遣慎风波。

诗之首句一般理解为诗人在流放地遇赦放回(“承优诏”),但也有人提出所谓“优诏”是不满的反话,因为诗之最后一段有“犹遣”两字,证明这优诏实际上是贬谪流放的诏书。但从诗题“江州重别”似可看出应是遇赦发还的第二次相别,第一次相别当是受贬巴南。尾句的“犹遣”,用今天的话语意为并未完全平反。

再看诗之第五句“寄身且喜沧州近”之沧州,在唐时处河北山东一带,而受遣之巴南则在广东,可谓天南地北。因此首句与尾句构成的完整意思为:此生哪里料想到还能接到宽赦的“优诏”,愧对二君的是受诬的污点尚未完全洗清仍需慎对意外的风波。

诗之其他秒句如“世事空知学醉歌”:表明虽然世事洞察但并无用处,只能学醉酒放歌;“顾影无如白发何”:虽顾影自怜又能奈何日益增多的白发!均是真实感情的流露。从“江上明月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点明与二君重别正当深秋,更增添了几分离愁。

标签:诗人

标题: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那些赠寄酬答的诗作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