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凤秧歌的由来及主要特点
凤秧歌又称过街秧歌,份秧歌,是山西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汉族传统歌舞形式。既有民歌的特点,又有曲艺的某些特征。代表性最强、最受欢迎的曲目是《过大年》。属于一种节日性的汉族民间集体歌舞。凤秧歌的名称及其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是因所用道具而得名,表演时,男角头上所佩戴的甩圈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绒球,颇似凤凰头上的红冠,故名。
其二,是说凤秧歌由安徽凤阳传入。还有一种说法是:凤秧歌与其他地方的秧歌很不相同,是另外派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另一份的,所以称之为“份秧歌”。
其三,是说在北宋末年,梁山起义军为了搭救被官家捕捉的兄弟,扮成卖艺人模样,混入城内,劫了法场。后人为了留念起义军这种英勇行为,便沿用了此种形式,产生了“凤秧歌”。
原平凤秧歌的演出队伍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早期凤秧歌的扮演者,都是男人,女角色也由男的化装而成。后来,不少姑娘踊跃上场演唱,有男有女,更具风采。男角都是武士打扮,身挎腰鼓,头戴军盔,奇妙的是盔上盘绕着一个竹圈小帽,是一根长约八尺的富有弹性和韧劲的竹条,竹条顶端缀一束红缨,表演时可甩出收回,上下翻飞,伸缩自如,令人叫绝。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
“凤秧歌”传统节目有八十余个。绝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的。比较著名的有《担货郎》《住娘家》《过大年》以及歌颂现代生活的《卖余粮》等。凤秧歌多于农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撵旺火”三种形式进行表演。另外村庆、庙会、闹红火时,也常常会聚集一处,一连几天一围几个圈子进行秧歌表演。
原平凤秧歌,是一种节日性的民间集体歌舞。在原平市只有北贾村一带才有,在山西省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产生的时间相当久远,由于多种原因在流传过程中几经兴衰,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才重放艺术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