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史上的南朝三杰、清初四王与金陵八家
南朝三杰
南朝粱武帝时张僧繇,擅画佛教主题,也画风俗画,也画山水、禽兽,善于用简练的线描概括形象,“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其作品能达到“对之如面”的生动效果。
南朝陆探微,擅长人物画,运笔注重体势,形成气势连绵的“一笔画”的画法,画人物时能做到“精细润媚,新奇妙绝”,“笔迹劲利如锥刀”,创造了“秀骨清像”的绘画形象。画史称他的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顾恺之博学多才,能诗,善文赋,精书法,尤工绘画。人们称他才绝、画绝、痴绝为“三绝”。他绘画创作,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等。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是“紧劲连绵,循环超息,调格逸易,风趋电疾”,具有“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艺术效果。
绘画史上称张僧繇、陆探微、顾恺之这三位画家的特点为“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这三位画家的风格特征,绘画史上称他们为“南朝三杰”。
清初四王
提起“四王”,学画者人人皆知。在清代的山水画界,“四王”势力最大,影响近两个世纪。“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军、王原祁。他们交游广,门生众多:欣赏他们的,不只是士大夫,也得到清代统治者的最高推崇,被称为山水“正宗”。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的南京画坛是画家云集之地。著名的有龚贤、樊圻、高岑、邹喜、吴宏、叶欣、谢荪、胡造等,彼此画风不尽相同,都负有一定的时誉,世称“金陵八家”。他们没有共同的风格,各有各的专长和面貌,各行其事,互不相牟。
金陵八家在明清交替之际萌生,他们经历了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也身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清初;因此,金陵八家大多数隐居不仕,往来江淮一带,以书画为生。他们有时聚集一起,以诗画自娱,在作品中发表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艺术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