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那些经久耐用的“四大名漆”
漆器是以漆在木、织物、金属、竹篾、皮革等材料制成的器物胎骨上涂饰,并装饰图案花纹的工艺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并制作漆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是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木碗。
漆器历史上以元代嘉兴最闻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一带;螺钿漆器以扬州为主;推光漆器以山西平遥为主;雕漆和填漆器以成都为主;脱胎漆器以江西宜春和鄱阳地区、福建的福州和泉州为主。其中北京雕漆、福州脱胎漆、扬州点螺漆、平遥推光漆被誉为“四大名漆”。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源自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北京雕漆分金属胎与非金属胎两种。雕漆表皮逐层涂漆,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少则几十层,多则三四百层。然后按画稿以刀代笔雕刻出山水、人物、花鸟等浮雕纹样。普遍以朱红漆为主,也有用黄、绿、黑色漆为底色的。经过制胎、烧蓝、做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艺,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十分高。
福州脱胎漆
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市著名漆匠艺人沈绍安发明脱胎漆器并流传至今。其最明显的特点是:轻巧、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用泥土、石膏等制成胎坯,以大漆为粘剂,而后用夏布或绸布在胎坯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涂漆研磨,最后进行各种装饰花纹,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制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一致。
扬州点螺漆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明末清初时扬州著名漆艺师江千里,制作点螺漆器闻名朝野。他制做的点螺杯盘精美无比,和当时的扬州名画家查二瞻的画幅相比美。那时在扬州流传着“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的佳话。在清代乾隆年间,扬州著名漆艺师卢映之、王国琛等,又把雕漆和镶嵌两种工艺融合起来,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名贵品种,使扬州镶嵌漆器进入了新的高峰,形成更加鲜明的地方特色。
平遥推光漆
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底漆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采用描金彩绘、堆古罩漆、骨石镶嵌、雕填戗金、刻绘上金等工艺,将人物、花草、鸟兽、山水刻画得形神俱佳、栩栩如生。其外观古朴典雅,绘饰色彩绚丽,手感细腻滑润,且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之精典。推光漆器,历史悠久,唐开元年间已闻名遐迩,明清出口国外,新中国成立后推光漆器进入了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