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的戏剧著作和它们的作者们
明代戏剧的主要成果有:宁献王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贾仲名的《录鬼簿续编》对于研究元末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明中叶出现了几部稍有价值的戏曲,王九思的《杜甫游春》杂剧,借杜甫之口抒发对执政大臣的不满。康海的《中山狼》据说是讽刺李梦阳的;李开先的《宝剑记》歌颂林冲。昆腔创始于元末,是在昆山地区流行的戏曲唱腔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戏曲形式,既有南曲轻柔宛转的特点,也吸收了北曲激昂慷慨的特点,在当时很流行。
梁辰鱼《浣纱记》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表现了吴越两国的兴亡。王世贞(或说其门人)所作《鸣凤记》反映夏言、杨继胜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是中国戏剧史上最及时反映官场政治斗争的戏剧。
江苏吴江人沈琮对于昆腔音律的规范和整理有很大贡献,强调形式,内容方面宣扬封建礼教,故戏剧作品成就不高。较有影响的作品有《红蕖记》、《义侠记》。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著名才子,诗书画三绝,备受压抑,狂傲不羁。《四声猿》是四个杂剧,包括《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渔阳弄》写祢衡在阴曹继续击鼓骂曹操的故事,抒发疾恶如仇之情绪。
汤显祖,明代临川人,受左派王学影响,推崇李贽,崇尚真性情而反对假道学,与早期东林党领袖人物是好友。代表作是《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影响最大者是《牡丹亭》。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戏曲史上浪漫主义主义的杰作。
清代戏剧比较重要的成果有李渔的《闲情偶寄》。李渔(号笠翁)是清初最重要的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分词曲(主要指文学剧本)和演习(主要指舞台演出实践)两部。强调主题、结构、语言等。剧本保留下来的有十八种,常见的有《笠翁十种曲》。李渔之后,焦循的《剧说》取材于一百六十多种关于戏曲记载的书籍,为研究古典戏曲的重要参考资料。剧本方面有两大传奇剧,两位作者洪舁和孔尚任并称为“南洪北孔”。
洪畀的《长生殿》。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恋爱故事,中唐时已广为流传。洪舁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等基础上创作了《长生殿》。主题有矛盾,但基本倾向是进步的。批判李杨淫乱误国,因误国导致恋爱悲剧,对恋爱的悲剧又给予同情。与《长恨歌》主题相似。艺术上以儿女之情写国家兴亡,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孔尚任和《桃花扇》。以明末著名文人侯方域与金陵名妓李香君的恋爱故事揭露阉党余孽马士英和阮大铖的罪恶行径。另外,唐英有《古柏堂曲》十七种,其中《十字坡》、《面缸笑》等在当时流传很广。蒋士铨《红雪楼十二种曲》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