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之首-毛笔的历史
毛笔是以各种毛类梳扎成锥形笔头,粘结在竹管或木管一端,用于书写绘画的笔。属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首,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文房四宝之首,毛笔是中国人民匠心独具的创造,从汉字“笔”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毛笔是由竹制笔杆和毛制笔头构成的。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相传,秦国将军蒙恬率兵南下讨伐楚国时,经过一个名叫“中山”的地方,发现这里兔肥毫长,可以制笔。因此有蒙恬造笔的说法。
但考古学家发现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上所残留的红色文字与墨迹,都是用毛笔写的。由此可知毛笔应该起源于殷商之前,而蒙恬是毛笔的改良者。
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记载了我国毛笔的一段发展历程。
不过,由于毛笔是由动物纤维制成,难以长久保存,故完整的古笔传世极少,除少数发掘品外,能见到的明清毛笔,也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