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古代的怪书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显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在我国众多古籍中,《山海经》以“怪”而知名。其中的怪事、怪物吸引和激发了无数学者的兴趣和想象。
《山海经》共有18卷,其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但司马迁认为它荒诞不经,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没有怎样说明。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山海经》并将它公布于世,以为是大禹、伯益治理洪水时所记。班固依刘歆《七略》作《汉书•艺文志》,把《山海经》列在“数术略”中探究地域、人、物等形状,以制其吉凶贵贱的“刑法类”之首,这是对《山海经》性质的最早说明。
东汉王景治水,明帝赐以《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山海经》被视为实用的地理书。到《隋书•经籍志》,《山海经》被冠以“地理类”之首,以后《旧唐书•经籍志》都把它归为地理书。很长时间以来便形成了这样的定论。
《山海经》据图为文,主要记录了古代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状况,朴野粗犷,较多地保留了古代神话的原貌,对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和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