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古代风俗画

国学传统文化

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古代风俗画

戮魔成帝围观:℉更新时间:12-01 10:58

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古代风俗画

所谓风俗画,是指以人们的生活习俗为主题的绘画。我国古代,从最早的岩画,到汉代的画像砖,再到三国、隋唐的壁画,都有不少是描绘狩猎、耕耘、集市、祭祀、庆典等社会生活情景的图画,这就是早期的风俗画。

宋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反映到绘画领域则是风俗画的繁荣。由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便是中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清明上河图》全卷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以全景式的构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景象。

《清明上河图》全图约可分为三大段,开端一段写的是城郊景色:寒意尚未退去,树枝上却已露出了新绿,路上往来的行人,有的匆匆赶路,有的赶着毛驴往城里送炭,有的则是携亲带眷踏青扫墓归来。中段是全图最精彩的地方:以一座横跨的拱桥为中心,汴河上船只穿梭往来,一艘巨大的漕船正放倒桅杆准备过桥洞,船夫的吆喝声引来众多驻足观望的人们,呈现出一派运输、商贸的繁忙景象。末段绘的是城区繁华景象,各式各样的店铺作坊鳞次栉比,不仅药铺、旅舍、肉店、钱庄应有尽有,甚至看相算命等三教九流也无所不包。城区内外行人摩肩接踵,有官吏、士绅、兵丁、和尚、乞丐、苦力等,一应俱全。

整个《清明上河图》共绘有人物五百余人,可称得上是宋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整幅画面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

标题: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古代风俗画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