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文翁为什么被誉为公学始祖
文翁(前187~前110) ,名党,字仲翁,庐江舒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人政绩卓著,被誉为公学始祖。为了留念文翁,四川省庐江县首立文翁崇祀,后来还将原文冲小学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
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守。当时成都地区的经济相当繁荣,但文化比较落后,留下的陋俗颇多。文翁决心改变这种现实,使蜀地的经济、文化同时都发展。他从发展教育入手,选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小吏10多人,送到京城长安学习,请博士帮助培养。
几年后,这批青年学成回来,文翁委以办学的重任。在成都城内设立“官学”,招收各县优秀子弟入学。这是在全国第一个创办的地方官学。因为这所学校的校舍主要是用石头建造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石室”或“玉室”。
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故有学宫(公学)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文翁每次到各县去巡视,也要带上几个学生当助手。学习结业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分派到郡里或县里当小吏;差一点的学生也有适当的安排,让他们到基层去管理民事,激励农民种好田地、栽桑养蚕、发展副业,使四川“得以大治”。
由于四川“石室”官学成绩显著,诏令全国各郡都仿照四川“石室”兴办地方官学,从此全国各地遂有了官学。
文翁兴学,使蜀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习空气日益浓厚,教育质量和文比水平逐渐赶上全国最先进的地方。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
宋仁宗皇 年间 (公元1049—1053年),王紊令从石室的文宣王殿摹写壁画7卷,共143幅画像;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席盖又摹写石室壁画168幅。明朝未年,石室壁画遭兵焚尽。清代康熙年间,约17世纪末,按察使刘德芳在石室旧址兴建起锦江书院。
光绪三十年废书院办新学,改名“石室中学”。到新中国成立前,又改名为“成属联中”,以后又改名为“成都市第四中学”。到90年代,又恢复“石室中学”的校名,现在是成都市的重点中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