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国学传统文化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强者禁区围观:℉更新时间:12-01 02:0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诗句,也是流传下来的成语。明朝初年,日本正处于南北分裂混乱后期。在其内战中因失败而丧失军职的武士,流亡海上,成为无业“浪人”。他们勾结本国的流氓、奸商,在日本封建主的支持下,成群结伙到我国沿海,大肆掳掠,时人称之为“倭寇”。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政府撤销市泊司,断绝了对外通商关系。沿海豪门世家、海盗魁首在贪官污吏包庇纵容下,同倭寇互相勾结,走私敛财,助长了倭寇的侵掠气焰。

明朝中叶以后,政治日益腐败,倭寇也随之日趋猖獗。特别是明世宗嘉靖统治时期,政治更加腐朽,沿海军事设施大都荒废,给倭寇大举侵犯造成可乘之机。而这时日本已进入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兼并战争频繁发生。各封建诸侯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便组织各自境内的浪人和商人,到中国沿海进行人、财、物的疯狂侵掠。为了保家卫国,沿海地区展开了打击倭寇的斗争。戚继光就是在这一时代锻炼出来的一位杰出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1528年-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蓬莱县)人。父亲戚景通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是一位精通军事的将领。1544年,戚景通过世,十七岁的戚继光承袭父亲的官职和爵位,担负起防御倭寇的重任。倭寇的不断侵扰,令戚继光异常愤怒,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26岁的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灭倭之事。当时沿海一带兵员缺额,纪律涣散,装备不全。戚继光立即着手整顿,防务日渐加强,倭寇有所收敛。1556年,戚继光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戚继光眼见军队腐败无能,临战畏怯的实际情况,经上奏同意组建了一支新军。他从浙江金华、义乌等地征集农民和矿工四千多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规范了严格的纪律,并根据沿海地区地形特点和倭寇善设伏、猛冲锋和利大于弊兵相接的惯技,创制了著名的“鸳鸯阵”法,并为全体官兵所掌握,成为一支具有坚强战斗意志的灵活战术的军队,时称“戚家军”。这支队伍于1561-1562年先后在台州与倭寇两千多人,在同地的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近万人的敌寇作战,数战数捷,均取得巨大胜利,浙东倭寇基本被平息。之后,戚家军回营进行休整、补充。

此时,倭寇又收集残兵败将兴风作浪,并侵占了兴化城和平海卫。朝廷再调戚继光和俞大猷平息倭寇。1563年3月,戚继光率部到达福建。在平海卫战斗中,戚继光与当地总兵俞大猷、刘显兵分三路协力作战,斩敌寇两千多人,一举收复了平海卫和兴化府。11月初,倭寇近万人从四面将仙游包围起来。12月初,戚继光新军六千人奔赴前线。敌兵一万多人,处于优势,不能同时攻击敌寇四周,于是先以主力攻打南面,然后攻东西两面,同时在北铁山设置疑兵,牵制北面之敌。战役战术果然奏效,敌寇遭到惨败。之后,戚继光又在同安王仑坪歼灭逃窜至此地之敌。至此,东南沿海倭寇被彻底平息。第一次欺侮中国人民的“武士道”被消灭了,戚继光不愧为中华民族英雄。

标签:的成语

标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