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是城,市是市,城市是城市-古代“城市”概念

国学传统文化

城是城,市是市,城市是城市-古代“城市”概念

仙医鬼卜围观:℉更新时间:11-30 23:03

城是城,市是市,城市是城市-古代“城市”概念

在古代,“城”和“市”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城里人”跟“市里人”更是有着天渊之别。

城和市的差异来源于古代的城市发展。从古代的典籍里不难发现,“城”和“市”很少连起来用,即使诗圣杜甫曾经写过“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我们也不能说,城市的概念已经正式出现了。杜甫所处的唐朝,城和市的分化是极为严重的,那时,你若自称城里人,也许王宫里的人会看不起你,但是农村人一定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但是你若自称市里人,不但城里人看不起你,就连“进城务工人员”也对你鄙视三分。

一般来说,“城”在古代的地位比较高,因为古代的“城”是一个政治概念,战国时期著名的“谈判专家”蔺相如曾经向秦王索要换取和氏璧的“空头支票”——十五座城。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城,不但具有居住功能,对于君王来说,还具有“支付功能”。燕国用城换取刺客近身秦王的机会,北宋用城换取一时的和平,南明用城换粮饷等。这些都表明了城的真实价值远非表面上那些,姑且不论城有什么样的价值,先来看看什么叫做城。城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有四面围墙,以作防御之用,可以这么说,哪怕把古代所有的城都叫做城堡也丝毫不过分。

城最早的含义是一种防御设施的集合体,主要表现在古代的城里都驻扎着兵马,而且配备相应的军备设施,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堡垒。孟子有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足见城具防御功能和“池”对应。当然,城里不仅有军队,还必须有老百姓,否则军队保护的是谁呢?既然有了军人和老百姓,那么城里的设施也就很明了了,军人方面需要武器店、装备店、马场、营房等,平民方面需要食品店、衣料店、淡水井和民居等。不过在最早的时候,城的国有化程度比现代可要高得多,那么那个时候城里的国有化程度能达到多少呢?不多,也就99%而已。所以“城”最早的定义是四面围墙、驻扎兵马且具有防御性的军事堡垒。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私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私人财富也逐渐得到积累,这个时候的城,就不仅仅是国家说了算了。例如春秋时期各城均被国君分封给大夫作为采邑,这其中私有的成分逐渐高过了国有。不过那个时候先富起来的人可没心思带动“后富”的人,而是整天提心吊胆地害怕别人抢了他们的钱,最早的“私人雇佣兵”和“高门大院”也随之出现了。起初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只是加高了自己的院墙或者雇佣了私兵,后来他们发现,一旦外敌入侵,攻破了城门之后,他们自己的那点“小防御”就如同窗户纸很容易被捅破。所以,这城中的上层人物开始出钱出力加强城防,有的甚至带着钱粮出去筑城,城的数量慢慢多了起来。

标题:城是城,市是市,城市是城市-古代“城市”概念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