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军”是指的什么?

国学传统文化

古代的“三军”是指的什么?

命之途围观:℉更新时间:11-30 22:05

古代的“三军”是指的什么?

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军是指陆军、海军、空军,在古代也有“三军”,我们就经常在古典小说中看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话,那么,这里的“三军”是指的什么呢?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么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当时负责军队的所有杂务都是民工,当兵员不够时民工也要打仗的)。

最早提出三军这个概念的是春秋时期期国的大政治家管仲,为了对齐国的军队进行有效的管理,管仲将当时齐国的军队三万人分成三军,每军就是一万人;其中齐国的国君指挥一军,丞相指挥一军,士大夫指挥一军,合起来就是古代所谓的“三军”!

不过,也有资料讲,“三军”最初是指“上军”、“中军”、“下军”,其中中军的地位较高,也更为骁勇善战。后来,随着时代的演进,上军、中军、下军又渐渐为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但不管怎样说,古代时,“军”就是军队的编制单位。据《管子•小匡》记载:“万人为一军。”而实际上,古代一军的人数应是一万二千五百人。因此,“三军”合起来就是三万七千五百人。

此外,明代小说中所讲的“三军”则又多不同,朱国桢的《涌幢小品》记载:“三军者,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为一军。”这样的“三军”,原是战国时代秦国商鞅所规定的,包括前方作战、后方保卫城池的三方人员。

标题:古代的“三军”是指的什么?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