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清服饰特点简介
明代服饰出现了飞跃式发展,它既远袭唐制,而又有创新。保留于戏曲中的明代戏装和明代民间画中,对当时各阶层服饰形态均有类似的反映。
富人多戴“员外”帽,形式四方四正,犹如四方立体柱,帽后有两条飘带,帽子四周有刺绣的各种花鸟图案和“福”、“寿”等字样。员外身着团花锦缎,大袖宽袍,正前开襟,脚着薄底靴。普通袍比员外袍短而紧,并系腰带。普通衫为大襟,侧面对扣。
在一些零星服饰资料中,我们还能看到明代民间仍有穿胡服的现象。夏天多穿短衫短裤,而一到冬季,牧人、农夫、脚客大多穿戴毡制衣、帽、鞋。
明代妇女的服装,仍是上衣下裙,惟衣裙的长短随时而有变易。此时,妇女虽注重头面装饰,但发式已较扁平,而银饰式样更多。面部涂粉、画眉比先前更甚。据关于资料介绍,明代妇女眉式有柳叶眉、竹叶眉和桃叶眉等数种。眉路有平行式、上行式和下行式三种。
清代满族贵族取代明王朝后,强迫东西南北的所有汉人改冠易服,颁行清朝服饰制度。诸多史料有载:清代男子修发梳辫,着长衫、马褂。但各地的叫法不太一样,在甘肃,河东俗称短单衣为汗褂儿,河西称其为汗褐儿;对棉衣的叫法,河东称短棉衣为棉袄儿或衮身儿,河西称主腰子,长棉衣俗称棉袍子。裤子无论单棉均为大档宽腰、穿时叠腰半尺,系布腰带。布料多为自织的土布。农村男女均穿贴身肚袋以护肠胃。婚后男子穿缠腰。冬季,男女老少均戴棉袖筒,出外时还套耳罩。男人的帽子分季节,春夏秋三季戴一种缎子料的八棱或六棱小帽子,俗称瓜皮帽;冬季戴双耳小沿棉帽,或头缠羊毛织带,通常穿布鞋布袜。清代妇女的服饰,基本保持了满汉两族原有的传统形制。
富贵之家及文儒之家的妇女多穿旗袍,喜罩马甲,穿足心高跟花盆底鞋。普通人家妇女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裙色以红为最,到后期则流行下身束裙而只着裤子,已婚女子还穿套膝,包头巾。鞋多为绣花鞋,缠脚妇女穿木底高跟“金莲鞋”,未缠脚的穿鼻梁鞋或云头鞋。
清代服饰还讲披挂制度,男子的腰带,常挂荷包、钱袋、扇套、小刀等。汉族妇女发式流行有“牡丹头”、“荷花头”等。
清中叶,高髻式已经过时,妇女多梳平髻、圆髻等,头上别着簪钗栉环等饰物。陇东、陇南妇女很注重修面,眉式盾路与明代妇女无异,但开始抹口红和画唇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妇女和少许男子喜镶金牙。有钱人家满口金牙,普通人家至少包上前门牙。一些地方,女子订婚时,其金牙的数量已成为身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