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西汉,姓、氏逐渐合一,并形成定制

国学传统文化

战国至西汉,姓、氏逐渐合一,并形成定制

香色倾城围观:℉更新时间:11-30 21:44

战国至西汉,姓、氏逐渐合一,并形成定制

经过春秋时代的世事动荡,姓氏区别的社会依据和心理依据都发生了根本的动摇。有的大家大族衰落了,而那些小家小族反而兴旺发达起来,因此人们对姓、氏的区别已不那么讲究,姓与氏开始慢慢地合流为一,甚至改换姓氏的现象也出现了。

姓、氏合流为一以后,为了辨别身份、防止同姓完婚的男称氏、女称姓的习俗自然消亡。而且,同姓大家族无论人口、房头如何发展,都不再在姓内分氏。以楚国屈氏姓氏为例:春秋时代,屈氏十世,从中别出邢、乘两个宗族。而战国时代,屈氏八世,却没有新的“别族”现象出现。姓氏依男姓世系为所有子女继承,不再有嫡庶的区别。

秦统一中国,为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户籍制度。新的姓氏制度因此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强化。许多原本没有姓氏的庶人家庭、家族拥有了自己的姓氏。另一方面,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也就从根本上断绝了因分封而产生新氏的可能。各个宗族日益趋向独立、稳定。尽管小的变动不可避免,但是氏的数量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持续增长了。

对此,古人曾有记载“战国分争,氏族之学,久废不讲。秦灭六标,废封建,虽公族无议贵之律,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汉高帝起于布衣,太公以上,名称且无可考,况能知其族姓所出耶?故项伯、娄敬,赐姓刘氏,吕氏为皇后,亦不言何姓。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而后世莫能改焉。”

如前所述,古已有之的姓本来数量很少,秦、汉时代人们使用的姓,绝大多数都是由先前的氏转化而来,所以古人说“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至于上古沿用下来的姓,此时仍被个别宗族采用成为新型的姓。尽管其得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符号了。”这个时期的“百姓”一词,其含义也由春秋时代实指“百官有姓”之义,转化为指代一般黎民百姓:“百姓,谓天下之人,皆有族姓。言百,举其多也。”

标题:战国至西汉,姓、氏逐渐合一,并形成定制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