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高峰期
宋朝的茶叶生产,是在唐代至五代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同时在此基础上还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因此历史上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全国茶叶产区在此时较历代有所扩大,各地精制的名茶繁多,因而茶叶产量也有所增加。
宋人的饮茶风格十分精致,他们争相讲求茶品、火候、煮法和饮效等,使得这时的茶事十分兴旺,同时也使茶艺走向了繁复、琐碎和奢侈。而宋朝茶文化与茶叶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使得其更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
北宋前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因为宫廷用茶的要求。团茶属于紧压茶类,宫廷的煮茶方式和品饮方式与民间乡饮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团饼茶在作为宫廷之用时,有其与众不同的价值。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在建安北苑贡茶中,这类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和技巧,日趋精湛,不断创新,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内质上,都达到了团饼茶的最高峰。但是,团饼茶的制作工艺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适宜。老百姓需要的是价格低廉且煮饮方便的茶。于是,在过去团饼茶工艺的基础上,出现了散茶。由团饼为主趋向于以散茶为主,是宋元茶叶生产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点。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受宫廷皇室的影响很大。无论是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种“贵族范儿”。与此同时,茶文化在高雅的范畴内,得到了更为丰富的发展。在当时,无论从朝廷到民间,对茶的品质要求都更为讲究。宋朝历任皇帝几乎皆嗜饮茶,宋太祖赵匡胤就十分爱好饮茶,他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茶仪成为礼制,赐茶是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甚至向国外使节表示友好的重要方式。
昏庸皇帝宋徽宗赵估,虽然不事政务,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并亲自著成《大观茶论》辑录茶事,他曾不惜重金派人四处寻找新的茶叶品种,大大促进了团茶种类的增多和制茶技术的发展。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贡茶在宋朝极为盛行,高达40多种。
宋代的茶事活动绚丽多姿,以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还有文人自娱自乐的“分茶”,而民间的茶坊、茶肆中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绣茶”艺术是宫廷内的秘玩。在每年仲春上旬,北苑所贡的第一纲茶就列在了宫中,这种茶的包装极精美,共有百挎,都是用雀舌水芽所造,据说一只可冲泡几盏。大概是因为太稀有、珍贵,一般舍不得饮用,于是一种只供观赏的玩茶艺术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