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怎样走上权力顶峰的
最初,那拉氏入宫后,清文宗极度宠幸,荒于政务,甚至懒得上朝,多日不见朝臣。钮枯禄皇后劝谏皇帝,应以国事为重,不可沉湎声色。清文宗不理不睬,依然如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懿嫔为清文宗生了唯一的儿子载淳。清文宗十分高兴,晋封懿嫔为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这样,叶赫那拉氏在宫中的地位就仅次于皇后了。
懿贵妃得宠,对于朝廷政务很感兴趣。但清朝有“妇人不得干政”的祖制,她开始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在皇帝一筹莫展时,偶尔提示一下或献上一计。清文宗惊讶地发现,她的意见,大多管用可行,所以乐意和她共议朝政,将祖制忘了个整洁。
清文宗为图清闲,有时索性把大臣们的奏折,也让她代阅代批。天长日久,懿贵妃对朝廷内外局势、规章制度和驾驭臣下之术等,熟记在心,了如指掌,权力欲望更加强烈。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七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入天津,攻通州,京师大震。昏庸的清文宗自知无力抵抗外敌入侵,八月携带百官,仓皇逃往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诸后妃及皇子等同行,留下六弟恭亲王奕诉在北京“办理抚局”,全权主持与英法联军的谈判。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焚烧圆明园,大清朝京师遭受一场浩劫。清文宗在热河行宫,照旧纵欲无度。奕诉与英法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英法联军退出北京。大臣们奉劝皇帝回銮。清文宗留恋行宫的淫乐生活,不予理会,整天陶醉在嬉游狩猎、美酒女色之中,内政外交分别交由御前大臣肃顺和奕沂等人办理,各种奏折全由懿贵妃代阅代批。懿贵妃利用这一机会,掌握了朝政的全部机密,为直接干预朝政积累了知识,打下了基础。
肃顺多次向清文宗密奏,以“有违祖制”为由,反对懿贵妃干政,提请皇帝提防她的专权野心。清文宗对此虽也有所觉察,但因为她是宠妃,而且是皇子之母,所以并不在意,一如既往。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十一岁的清文宗因纵欲过度而病倒。七月十六日,病危的清文宗召见大臣,命立六岁的载淳为皇太子,并任命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裙瀛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幼子,议定皇太子即位后的年号为“棋祥”。七月十七日,清文宗一命呜呼,结束了很不光彩的一生。
载淳即位,是为清穆宗同治皇帝,按例尊钮枯禄皇后、叶赫那拉懿贵妃并为皇太后,分别叫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九月,又上徽号,分别尊两位太后为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
十月初,奕诉升任议政王。清文宗灵柩入城。小皇帝载淳升殿受贺,那拉氏等发动祺祥政变。政变获得成功,慈安、慈禧太后为载淳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改年号为同治,寓两太后同心求治之意。十一月,两太后实行垂帘听政。事事必须由慈禧定夺,她的权力达到了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