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齐长城”
齐长城最早是修建在水利工程之上的。原来齐国特别是齐国西面,水灾十分频繁,齐人写的《管子》里称“五害之属,水为最大”,因此齐国很早就在河岸筑起一些拦水的堤坝,当时就叫“防”。而这些堤坝在古平阴邑(今长清县孝里镇南三里东张一带)最有名。因时人在防上开辟大门以方便车马行人来往,就叫“防门”。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5年,晋国会同诸侯联军攻打齐国齐灵公“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就是从堑壕里挖出泥土附在堤防上,使堤防更高更宽更长,从而发挥其御敌功效。于是,这道防就由水利工程一跃而成为军事防御工程,齐长城也因此被誉为“巨防”“长垣”,而叫“长城”则是以后的事情了。是年,平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平阴之战”。虽然战事以齐灵公指挥不当而大败,但从此拉开了齐国长达几百年的大规模修建长城的帷幕。
齐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时之功。平阴之战后,齐国历代君主认识到在其南境分水岭的交通要道和关隘要塞上,依照筑水坝的方法构筑防御工事,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国防工程,于是就有了《竹书纪年》中齐威王“筑防以为长城”的记载,而《史记》中所说的“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则是后来的事了。所以学术界一直认为齐长城是分段修建的,即泰山以西段在公元前557年已建成,中段泰山以东至穆陵关建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东段建于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前后持续了250多年。
虽然在学术界一直为与齐长城同时修建但没有确切遗址的“楚长城”是否存在而争无定论,但齐长城西段的修建年代要比其他诸侯国的长城早200多年,就是中段和东段也比其他长城早几十年至上百年,已是不争的事实。齐长城不仅因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而被史学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同时它也是“世界壁垒之最”。就世界范围内来说,齐长城比庇犹斯半岛上于公元前457年所始修的仅长79公里的雅典壁垒护道墙早100多年,比公元2世纪罗马人所建哈德良和安东尼长城早700多年。
古老就是历史,古老就是文化。齐长城以其苍凉巍峨的身躯,无声地凝聚着沉重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作为中国长城的始祖,齐长城的这一开创之功并不一定为人所尽知。
无论是先秦诸侯国的长城,还是之后修建的历代长城,都是中国几个省甚至十几个省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但齐长城则不同,它独立于山东省境内,主要是由齐人修建的。
齐长城是随着不同的地质和地貌条件而修筑的,不仅建筑规模宏大,而且其建筑工艺水平也相当高。整个长城的修建,突出体现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山区多用石筑,有的全部用石头砌筑。由于当时还没有石灰等材料,完全是于砌,得讲究石块与石块的叠压与交错。特别是陡坡地段,采用分段垒砌,一段为一个层高,下墙靠上墙形成阶梯形的墙体。后来蒙恬为秦筑长城的“垒石为城”,就是吸取了齐长城的建筑方法。而齐长城在丘陵和平原地带,则用沙上或黏土夯筑。为了增加墙的坚固程度,还采取了在夯土中掺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