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央复杂的职官制度

国学传统文化

宋代中央复杂的职官制度

龙皇武神围观:℉更新时间:11-30 17:56

宋代中央复杂的职官制度

历史学家总是说,清代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时代,其实中央集权在宋代已经开始逐渐加强了。总的来说,宋代的职官制度可以用下面这段话来概括:“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至于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宋朝朝廷最为中枢的机构为中书省和枢密院,即二府制。之所以要设二府制,是为了将文官武将的权力分开,就是所谓“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是继承了唐代“中书门下”的制度,是宰相办公之处。而尚书省和门下省虽然依旧存在于宋代的制度当中,但是已经不再是直隶于宰相的机构了。宋代初期,宰相跟唐代后期一样,都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同平章事”,而副相为“参知政事”。也就是说,不管您是太师还是太保,是尚书丞还是中书侍郎。只要皇帝看您顺眼,加上上面那两个官名您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或者副相。

当然,这个官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元丰改制的时候,改成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为副相。宋徽宗还一度出了幺蛾子把首相改为太宰,次相为少宰。

到了南宋初年,便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然后到了孝宗,又折腾了一通,把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不过总的来说,就是换汤不换药,干的还是那些事儿,就是把挂在脑袋上的名头换了个称呼而已。

当然,除了这些常制,万一遇到了类似蔡京一样的搞出个“太师总领三省事”之类的玩意儿,那只能摊摊手道一声“权臣当道,社稷堪忧”了。

枢密院是宋代专管军事的机构,也是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传统,不过当代的枢密使基本都是太监,而五代时期才把枢密院改为专管军事的职能。宋代的宰相主管文事,而枢密使掌管武事,二府文武分权。说白了枢密院就是把兵部的掌武权专门拿了出来,通常让文人掌管正职,用武官掌管副职。

标签:历史

标题:宋代中央复杂的职官制度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