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语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对于谶语的故事

国学传统文化

谶语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对于谶语的故事

窃国贼围观:℉更新时间:11-30 17:43

谶语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对于谶语的故事

谶语,应当是中国汉字独有的发明。自从商周时期的先民们在乌焦八弓的龟甲兽骨上,寻出几条细细的裂纹用来断定吉凶以来,似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或者是将文字拆开,把要表述的意思或想要说的话寓意其中,这是方块汉字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汉末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一段谶语,言董卓僭位,不得善终。这四句民谣,也是用了拆字的方法,

“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合而为汉献帝时奸相董卓之名。

宋朝皇帝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有个相字的人说:“太平二字,乃一人六十寿也。”他是把“太”字分成了“一”和“人”二字,“平”字可以写作“平”,加上“太”字剩下的那一点,成为“六”“十”二字。后来宋太宗果然活到六十岁而驾崩。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即位后,天下更乱了。到处都有农民起义军。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支造反队伍势力最为强大。当北京城岌岌可危时,皇宫内人心惶惶。有一个太监受众人之托,化装出宫,向一位名叫李铁嘴的术士求问时事。

李铁嘴要他随便报出一个字,以便进行推测。太监信口报了一个“有”字。李铁嘴张嘴就说:“大事不好!你看‘有’字上面是‘大’字缺一笔,下面又是‘明’字的半边,岂不是大明的江山去了一半吗?”太监结结巴巴地改口说:“不是有无的有,是朋友的友。”李铁嘴又道:“客官,也不妙啊。‘友’字分明是‘反’寇出了头。”最后,太监脸色都变了,他说:“先生,请你再拆个申酉戌亥的‘酉’字吧。”

李铁嘴把舌头一伸,收拾拆字摊就要起身。太监一把拉住他的衣袖,丢下一锭白银,央求他说:“先生,但说无妨。我断不会漏半句。”李铁嘴只得压低嗓子,轻轻地对太监说:“客官问的时事,连拆三个字,越拆越糟糕。这最后的‘酉’字,是‘尊’字无头无尾,恐怕对至尊不利呢。”太监进宫去了。

第二天,有人去找李铁嘴拆字,连影儿也不见了。据说这是崇祯十五年的事。第二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紫禁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煤山上自缢而死。之后,李铁嘴拆字的故事便流传于大江南北。

标题:谶语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对于谶语的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