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出处是哪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至理名言短语出自南朝范哗的《后汉书•班超传》,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原文是:“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这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在东汉时候,班超被派出使西域。他先来到缮善国。国王开始十分敬重班超,但没过多久就对他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的三十六人说:缮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派人来笼络他,他不知该顺从哪一边好。”
经过打听,事实确实如此,于是班超又对他们说:“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开始时缮善国对我们十分热情,但现在匈奴使者一来,他们的态度马上就交了,恐怕再过一些时候,缮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该怎样办好?”大家都表示愿意听他安排。
班超继续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杀了匈奴来使,只有这样,缮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当天夜里,班超带领他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使者住处,将匈奴使者全部杀死了。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