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关系变得相对友好。1863年,清廷改任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两年间,已开放的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天津、烟台、牛庄(今辽宁海城)、镇江、九江、汉口、潮州(汕头)、淡水、台湾(台南)等14个通商口岸,均设立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
1869年签订《中英新定条约》、《新修条约善后章程》,主要内容为开放温州、鞠湖(今属安徽)为商埠;英国洋布、大呢、洋绒进口两税一并完纳,在通商口岸省份均免重征;英商从内地买土货出口,沿途交纳税金,其税额超过部分发还英商;英商可雇用中国木船行驶内河,装运货物;九江关备轮船一只,拖带鄱阳湖一带货物;英商修理船只、船坞物料免税;鸦片进口每百斤增税至50两,生丝出口按值百抽五征税。
英国拟从缅甸修一条到云南思茅地区的铁路,1874年派一支近200人的武装探路队从缅甸出发,第二年派驻华大使马嘉理前往接应。他们没事先与当地官员交涉,强行闯入,引起冲突,马嘉理被杀。英国驻华使馆向清廷提出观审、赔偿等要求,总理衙门予以驳回。经多次协商,1876年签订《烟台条约》,第一了结滇案,英国派员在云南调查五年;中国赔款25万两。第二优待往来,各地涉及英国生命命财产案件,英使馆派员前往观审。第三扩大通商,中国增设宜昌、鞠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大通(今安徽淮南)、安庆、湖口、武穴(今属湖北)、陆溪口(今湖北嘉鱼)、沙市为轮船停泊码头,上下客商货物。此外,英国派探路队从北京经甘肃、青海赴西藏,或经四川人藏,或由印度入藏,中国提供便利条件。
1885年,英军入侵缅甸,俘虏缅王,并人英属印度。清廷派员出使,力争缅甸人贡。次年订《中英缅甸条约》,清廷承认英合并缅甸,同意与英商谈滇缅边界及通商问题,英国允许缅甸每年向清进呈土特产一次。
英国利用《烟台条约》获取探路权,派人从哲猛雄(今锡金)修路到西藏境内。西藏当局在隆吐山(今锡金与印度边境)建卡设防,英军反诬藏兵越境。1888年英军毁隆吐山卡哨,藏兵抵抗,但寡不敌众,连同亚东、朗热等地关隘相继失守。清廷将驻藏大臣革职,要求对印度英军退让,谋求谈判。1890年初汀《中央会议藏印条约》,清廷承认哲猛雄归英国保护,划定边界,英强占隆吐山一带。1893年订该条约附加条款,也称《藏印续约》,开放亚东为通商地,准许英国派员驻扎,五年内藏印贸易互不收税,西藏门户从此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