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的文化复兴局面
南宋初年,虽然偏居江南一隅,小朝廷不断流亡,但科举没停,时而还加强。1128年5月,在临时首都扬州开科,以诗赋及经义试进士,分两科录取。
9月,赵构在集英殿殿试各路进士,取451名;川、陕、河北、京东因路途梗阻不能赴扬州,赐第104名。1133年5月,置博学宏词科,具体分制、诏、书、表、露布(传递军报的旗子)、檄、箴、铭、记、赞、颂、序等12种文体,古文杂出六题,考三日。分三等给官,上等授京官,给馆职。可能因太繁之故,同年11月恢复为十科。
1143年,将临安府学改为太学,设12斋(班),每斋30人。不久,赵构亲自书写六经,刻在太学石上。
1145年2月,增加国学弟子100人,总数达700人。同年4月开科,正取300人、特奏名247人;武举取士2人、特奏名3人。当时太学生分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外舍生合格升入内舍,内舍合格升入上舍;上舍成绩优异直接授官,中等参加复试,下等参加省试。1146年正月,外舍生名额增至1000人。同时,开始着手创建武学。1152年闰4月,赵构亲试南方举人,取进士404人、特奏名531人、武举6人。
高宗赵构还亲自书写《大学篇》,赐给每一位新进士。这有点趣!一则给皇帝一次表演机会,二则给每位新进士一件艺术品——赵构的书法艺术可有名!只是这《大学篇》如果全文书写的话,那上千份得是多大的工作量!即使每人写一小幅书名也不容易,不能不佩服!是不是借助了雕版印刷?
1154年3月,赵构亲自策试进士,最后录取356人。1156年4月,武学生增至80人,其中上舍15人、内舍25人、外舍40人,并置博士、学谕各一员。不久,名额又增至100人。可见,赵构开始逐步重武。
此外,当时的南宋还制定六科取士的统一标准:一是文章典雅,可备制诰;二是节操公正,可备台谏;三是法理皆通,可备刑谳;四是节用爱民,可备理财;五是刚方岂弟,劳累绩著闻,可备监司、郡守;六是知机识变,知勇绝伦,可备将帅。
1135年闰2月,鉴于四库书籍多失散,诏令各州县广泛搜集已刊书板,不论经、史、子、集、小说、异书,各印三份藏于本省。尚在民间的,由官府给纸墨工价。后来又令国子监刻刊五经三史,即《诗经》、《尚书》、《仪礼》、《周易》和《春秋》,《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广为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