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糟运改行卖鸡蛋的“花园闸”人
北京通州的花园闸,被当地人叫俗了,变成“花儿闸”。在过去,这里是大运河终点的一个糟口,南方的糟粮到些下船,供应京师。漕运停止后,花儿闸兴起的行业是卖鸡蛋。
通州当年有个鸡蛋市,天天开市。市上都是外县人,他们或用人挑,或用驴驮,将成批成批鸡蛋趸到通州来,再由通州批发到京城各地。
花儿闸所处位置正好在通州与北京的中间:距离通州和北京各20里,于是便操起趸卖鸡蛋的生涯。
当时的鸡蛋无论买还是卖,都是以“个”计算价钱,直到1954年才改为以重量计价,这时通州鸡蛋交易市场旺季的批发价为每斤4毛2分钱。
这之前,鸡蛋是两个铜子儿1个。1块银元可换46吊钱,也就是460个小铜子儿,可买回230个鸡蛋。
由打通州买回鸡蛋后,男劳力便用筐挑着,或1000个或几百个,步行到北京城里,交到前门外点心铺、饭铺,或走街串巷零售,当然不一定能全卖出去。
不论能全卖出去,还是不能全卖出去,当天都要赶回来。来回40里地,加上在城里转悠的路程,这卖鸡蛋的生计是相当辛苦的,而收获却十分微薄,卖出1块钱的鸡蛋才能赚1毛钱,也就是说,卖出1000个鸡蛋才能挣4毛钱。但是并不是人人或天天都能挣到这4毛钱。
由于贫困,当地的小孩刚满10岁,便挎着小篮或者担着挑子,上北京卖鸡蛋了。想我们现在的10岁娃娃,恐怕没有大人领着,都不敢独自一人上北海公园玩儿。
目前,花儿闸90岁以上的老头儿,往上数到第三辈,都是这样在卖鸡蛋的生涯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乃至终生时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