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曹植与甄宓的恋爱故事
三国曹植作过一篇《洛神赋》,赋中描绘了一位艳丽绝伦的美女: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裱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成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彩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据传,赋中所写的美女就是甄宓。甄宓是谁呢?她其实就是三国魏文帝的妃子,也就是曹植的嫂子。
最早将《洛神赋》和甄宓联系在一起的是唐代学者李善。他在注释《洛神赋》时写道:“魏东阿王(曹植)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曹操)回于五官中郎将(曹丕)。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
黄初中入朝,帝(曹丕)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郭女王)谗死,帝亦寻悟•因令太子(曹毅)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辕轩,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此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词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令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耳。’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这段注释生动有趣,极富浪漫主义情调。然其牵强附会,不足凭信。因为甄宓再嫁曹丕时已二十三岁,而当时曹植才十三岁,很难设想他们叔嫂之问会产生什么恋情。当然,曹植笔下的洛神当有所本,洛神的美丽和多情,肯定有甄宓的影子。甄宓化作洛神,寄托了世人的某些美好理想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