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文化水准怎样样?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历史早有定论,在位24年,史称贞观之治,自秦汉至明清,在文治方面,似无哪一个皇帝可以与之相匹。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文化水准怎样样呢?其实早在登基之前在秦王位时,已在秦邸开文学馆,召当时名士18人为学士;一即位,即于殿左设置弘文馆,命内学士轮番宿值,自己则于更休听朝之间,与之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曰仄夜艾,未赏少怠,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为了治理好国家,在诗中,他多次提到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意在“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示出求贤若渴的胸怀。如在《春日登宣州城楼》结尾有句云:“巨川何以济,舟楫仔时英。”然而怎样才能求得“时英”呢?在《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中自己作答:“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因为求贤治国有果,《登三台言志》欣然唱出“所欣成大厦,宏材佇渭滨”。《过旧宅》则更上一层:“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山河一统,群英毕集,看来已达史所称颂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不但将“虚己”贯串于整个求贤过程,也常依此来对待臣下的批评。魏徵是个敢于当众犯颜直谏的大臣,常常使皇帝面子上下不来,有时甚至恼得李世民拂袖而退,但事后以“虚己”的态度冷静下来,认真对待魏徵的批评与提议。魏徵既殁,太宗一次临朝对群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朕亡一镜矣。”在《望送魏徵葬》一诗中,流露出他对魏徵的深厚情感:
闾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
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
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
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
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为失去能照出自己过失的“一镜”而无限伤感短句。
《赠萧踽》: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是对萧踽极高的评价。诗的上联首句出自《后汉书•王霸传》:汉光武谓王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始验疾风知劲草。”第二句中的“板”与“荡”,是《诗•大雅》中的两首诗,专咏周厉王无道引发的政局混乱与社会动荡。李世民从历史的视角,将两者巧妙地组成一联,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而萧踽在历史上是一个可以与魏徵并列的耿直之臣,诗赠萧踽,遂使“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尤其是首句,几乎无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