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因为得罪权贵而产生的姓氏

国学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因为得罪权贵而产生的姓氏

执刑无限围观:℉更新时间:11-30 11:53

中国古代因为得罪权贵而产生的姓氏

特别讲究血缘关系和宗祖情结,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其表现之一,就是人们对于自己及家族的姓氏,抱有近乎神圣的感情。坚持自己的姓,意味着捍卫声誉和尊严,它往往是勇气和责任心的综合体现。有的人习惯以“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来表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有的人则动织以“如果如何如何,我就不姓什么”来赌咒发誓,以此来使人们相信他没有撒谎。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看来,姓是随便改动不得的。对于中国人姓氏的起源,请参阅本站中国的姓氏文化,现代国人的姓氏的怎样来的一文,这里只谈中国古代因为得罪权贵改姓的情况。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改姓又是必须的,从而产生的新的姓氏。比如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不得不改姓以自保的故事,历史上也多有发生。

公元煎98年,司马迁因李陵降匈奴事下狱,惨道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司马观被迫改姓,以免受株连。哥哥在“马”字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边加一竖,改姓“同”。冯、同二姓至今仍居住在司马氏的故里陕西韩城县,他们祭奠同一个祖先,相互之间禁止通婚,以避免实质上的“同姓不婚”。

无独有偶。司马迁的外孙杨挥,博学多识。宣帝时,任左曹,因告发霍氏谋反有功,任中郎将,又封平通侯,后被免为庶人。在给友人孙合宗的信中,他对此表示不满,被认为大逆不道,遭腰斩之刑。杨恽的儿子为了逃避朝廷的追究和仇人的报复,改用其父的名称“恽”为姓。

与此同类的还有:汉初,惟阴侯韩信与人密谋,乘刘邦顿兵在外,里应外合,篡夺天下。吕后察觉阴谋,诱捕韩信,斩于长乐宫内,并且下令灭其父母、兄弟、妻子三族。韩信之子逃至南粤,隐胜埋名,取“韩”字的一半“韦”为姓,隐匿民间,才得以苟免。

又如明人方孝孺,惠帝时官恃讲学士。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攻破南京。方孝孺视此举为篡位,拒绝替朱棣起草登极沼书,被处死。朱棣还不解恨,又命令诛灭其十族(由本人上推至四世高祖,下延及四世玄孙,为九族;再加上学生,为十族),死难者870余人。幸免于难的方姓族人逃离故乡,改姓为“施”,其意“方人也”,以此延续血脉,继承宗亲。

因为得罪权贵,为了家族的生存,而不得不改姓新姓氏,伴随着刻骨铭心的无奈和屈辱。历史老人就是这样变幻无常地导演出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悲剧,让人无可奈何。

相关链接: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历程中国姓氏起源与来源

标签:历史

标题:中国古代因为得罪权贵而产生的姓氏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