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何处?
前倨后恭的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前倨后恭的意思
以前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前倨后恭的典故
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主要有秦、燕、赵、齐、楚、韩、魏,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实力最强,时不时与其他六国交战。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于是出现了亲秦、反秦两派:亲秦派主张六国同秦国和好相连,尽量不招惹秦国,不给秦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叫做“连横”;反秦派则主张六国由南到北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叫做“合纵”。
当时有许多谋士,在各个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主张,一旦这些主张被采纳,谋士们就一日成名,身价倍增。苏秦就是这样的一个谋士。
苏秦先到秦国,游说秦王,竭力宣传“连横”的主张,激励秦国先稳住其他六个诸侯国,然后逐步将其一一吞并。秦王拒绝采纳苏秦的主张,表面上的理由是秦国对别的诸侯国并无野心,因此对“连横”没有兴趣。实际上是秦国还没有做好统一中国的充分准备。苏秦眼看钱财行将用完,衣服也都破旧了,无奈之下,垂头丧气地回到洛阳的老家。
家里的人,见苏秦这样狼狈地回来,父母懒得同他讲话,妻子只顾织布,看也不看他一眼,他要求嫂子给他弄点吃的,嫂子不但不给,还数落了他一顿。苏秦十分伤心,立志苦读,一定要争口气。他日夜用功,研究兵法,研究各诸侯国的形势,认为说服六国采纳“合纵”的策略以应会秦国是可行的。
后来,他去燕、赵,说服了燕国、赵国,然后又逐步使燕、赵、齐、楚、韩、魏六国结成以楚国为首的同盟,联合对付秦国。苏秦则兼任六国的军队总参谋。秦国得知这一形势后,再也不敢随便出兵攻打六个诸侯国中的任何一个了。这种状况相持了约十五年之久,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
苏秦既是六国的军队总参谋,所以在六个诸侯国间来往就很有地位了。有一次,他因公路过老家洛阳,当地的官员早就命人预先清扫街道,列队欢迎。苏秦的父母,拄着拐杖,也早早在大路口等候。回到家里,妻子躲在旁边,不敢正眼看他。苏秦的嫂子更是毕恭毕敬,连连行礼貌。苏秦笑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思是说,嫂子,你的态度怎样变化这么大呀。以前瞧不起我,现在却这样谦卑。苏秦的嫂子战战兢兢地回答说:“如今小叔子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我哪敢像从前一样啊。”苏秦不禁感叹道:“人贫穷了,父母都懒得瞧自己一眼,富贵了,连亲戚都害怕你,难怪人们看重权势利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