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为什么比南方发达
有人问,南方的自然条件比黄河流域要好得多,为什么倒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有地理的和历史的许多原因,解放以来学术界亦有种种探讨。
比较多数的意见认为与古代这一地区的气候、土壤、地理等条件关于,另外,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也是决定的因素。
根据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研究,在距今四五十万年至六七千年这段时间,也就是我国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气候和地理条件都比较适于人类居住,当时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华北地区是一片丰茂的大草原,由于黄河的冲积,这片草原养分丰富,土质松软,特别易于耕作,即使用最原始的石骨、木制生产工具,也能进行农业开垦,同时这种黄土的结构,又比较便于营造穴居。
这些,对于古代生产力还不发达的人类,却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是黄河流域经济文化首先发达起来的重要原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北京人、蓝田人以及后来的山顶洞人、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和龙山文化等等,都出现在这一地区;我国自炎黄时期开始,经历尧、舜、禹和夏、商、周,下至秦汉的灿烂文明,也以黄河流域为其中心,都是与上述地理条件分不开的。
我们说长江流域比黄河流域地理条件好,这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说的。在生产工具还很落后的原始和奴隶社会,长江流域就不一定比黄河流域更适宜于人类生存。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漫长时间内,我国南方尚处于未开发的地区,那时这地区到处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沼泽遍地,气候也比现在潮湿,土质很有黏性,难于开垦,同时这一地区毒蛇猛兽较多,比之北方的黄土地带,安居要困难得多。
这一点可以在战国秦汉时古人的著作中得到证实,同马迁曾经把“楚越之地”描绘为“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穷荒之区,西汉时的大文学家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他也认为“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上述的楚、越之地就是指今天地理条件最好的两湖、江浙地区,在当时却被人们视如畏途。这反映了战国和战国以前,在人们心目中,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是远远不如北方黄河流域的。大约一直到汉朝,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还处在“火耕而水耨”的原始现实。
长江流域大幅度的发展和繁荣,是从东汉以后开始的,这和我国铁工具的普遍使用关于。从秦汉时起,铁工具开始在长江流域普遍推广,这就使得原先是沼泽和莽林地带的江南地区的处女地,大量被开垦出来。逐渐地,长江流域的生产也得以发展,到隋唐以后,南方的经济水平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我国的南北经济面貌就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