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真的“掘墓鞭尸”了吗?
据关于史料记载: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伍子胥生长在楚国。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世家,历代都是爱国忠良。可是,楚平王却听信奸臣费无极的谗言,杀害了他的父兄,而且要斩草除根,张榜通缉他。
伍子胥历尽了艰难险阻,过了昭关后投奔吴国。他在吴国受到重用,而他也凭借自己的卓绝才智帮助吴国强盛起来,并且引导吴军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鞭打楚平王的尸体300下,惩罚他忠奸不分、残杀贤良的恶行。
可能你不会想到,对于伍子胥的这些惊天动地的豪行壮举是不是史实,却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止,没有定论。
实际上,最早记叙伍子胥这些豪侠事迹的史籍出现在西汉。被后人称做太史公的司马迁在他的传世之作《史记》中记载得尤其详细,而且专门为伍子胥列传。
在此传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其三百,然后已。”作为公认的史学大家如此说,后人哪能不信呢?而且,西汉时的《法言?重黎》―书中也认定伍子胥曾鞭尸,它的观点是指责伍子骨,认为这种行为不是有德者所为。自西汉以后,掘墓鞭尸说就流传开来。而且,随着时间的后移,细节也逐渐增多。
可是,近年来一些史学工作者在详细考辨与伍子骨关于的诸多史籍后,对伍子胥的掘墓鞭尸之说提出了否定意见,认为这根本不是史实。在伍子胥以后相当长的战国时期,有很多传于后世的、极其具有权威性的史料,这些史书中都没有记载这个惊天地、动鬼神的壮举。
以记载春秋史实最早和最有权威性著称的《春秋》中记载吴兵攻入楚国这段史实只用了5个字:“庚辰,吴入郢。”与《春秋》齐名,而且尤其以记录楚国史著称的《左传》中,记载历时1年的吴攻楚入郢之战用了2800多个字,可是其中也没关于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记载。
这些贯穿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的著作中忽视了伍子胥以臣犯君的“暴行”,显得十分令人可疑,更何况在这些史书中倒能找到对伍子胥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楚平王、费无极的谴责。这些情况只能说明伍了胥没有干过什么掘墓鞭尸的事儿。
楚国后来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伍子胥赞扬备至,并且常常用以自比。如果伍子胥曾经为报家仇毁国,又将楚王掘墓鞭尸,那么,所有热爱楚国的人还会对他崇拜吗?所以,这也说明掘墓鞭尸之事不是史实。
在《春秋?公羊传》中记载,伍子胥曾对吴王表白:“事君犹事父也,复父之仇,臣不为也。”这段描述表现出伍子胥是一位把君臣之义放在父子之情之上的坦荡君子,而这些史料也都透射出伍子胥掘墓鞭尸之说纯属冤案。有的史学著作甚至提出:伍子胥很可能连吴入郢之战都没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