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崂山又称为“神仙洞府”?
崂山常年气候宜人,具备山、海、林、泉、水、洞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崂山都是巫师术士和上层统治阶级修仙炼丹和宗教活动的理想场所。这样更为崂山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所以有人称这里为“神仙洞府”。
崂山古称牢山、劳山,位于青岛市区东郊,海拔1133米,面积约386平方千米。崂山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海山相连,山上云雾变幻无穷,千姿百态,景色秀丽,雄伟壮观。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所以被称为“海上石山第一”。
崂山的海岸线长约87千米,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这里保存着极其丰富的道教文化。由于崂山风光秀美,洞幽壁陡,千姿百态,所以吸引了很多的道士上山构洞筑室,修行炼丹,留下了许多传说和人文景观,使它一直享誉至今。号称“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自古有“神仙窟宅”之称,并且使这里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下清宫、华楼宫、犹龙洞、白云洞、明霞洞、遇真宫、明道观、蔚竹观、巨峰、九水、龙潭瀑、梳洗台、飞来石等景色。
崂山位于海陆气候交汇处,水分充足,气候舒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奇花异草四季常青,是游人理想的浏览避暑胜地。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1939~1943年间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为害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2年拨专款对崂山道教庙宇实施重点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