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以写影自负的张三影

国学传统文化

张先-以写影自负的张三影

风驭围观:℉更新时间:11-29 17:41

张先-以写影自负的张三影

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由于个人情性或审美意识的作用,有的诗人会因偏爱而较多地使用某一意象或词汇,从而呈现某种特色,如李白好用“白”字,巧与其名相符;杜甫好用“老”字,故被人称作“老杜”。宋朝初期的著名词人张先则好用“影”字。检查他的作品,共有六句用到“影”字,其中一段为诗,五句为词,而且都是流传于人口的名句,这就无怪乎张先以写“影”自负了。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高斋诗话》云:“子野(张先之字)曾有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又长简短的句子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又云‘隔墙送过秋千影’,并脍炙人口,世谓‘张三影”。又该书同卷引《古今诗话》云:“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藤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两书所载,稍有不同。但不管是张先自许,还是别人赞誉,都明载着“张三影”是张先的绰号。至于“三影”牵涉到哪三句,我们无须深究,并且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即作者喜爱的作品,读者不一定就有同感。韩愈就曾经感叹过,长期写文章,“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稍)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与冯宿论文书》)。因此,我们选择当代读者较为熟悉的“三影”来分析,其中有上书未引的“无数杨花过无影”。

一、《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瞑,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乡居吴兴时所作。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寒食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禁烟、插柳、踏青、扫墓等风俗,宋时还有赛龙舟的活动。这首词的上片,诗人兴致勃勃地描绘出寒食节的风俗画:吴地的青少年们乘着小龙船热火朝天地竞渡,游女们成双成对地荡着秋千。她们到长满芳草河边小洲去采集百草,到景色秀美的郊外去春游,路上的游人络绎不绝,直到傍晚还流连忘返。下片是写热闹的白天去后,寒食之夜的另一种生活情趣:浮云飘走后,远山渐渐变得模糊了,游人散尽,笙歌已歇,喧闹了一天的池院渐渐安静下来。(我)坐在庭院中望着今晚的月色特别清莹透亮,只见无数的柳絮在月空中无声无影地飘过。这最后一段,写出了月夜的幽静景色和景物的朦胧之美,把柳絮轻盈飘忽的形神描绘得十分确切,与“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还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舒畅的情感和恬静的审美情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叹其工绝”,认为该句之妙,“在世所传‘三影’之上”。亦可说别具慧眼。这是词人八十六岁时的作品,在写作的技艺上超过其成名的“三影”之作,也不足为奇。

标签:诗人

标题:张先-以写影自负的张三影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