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汤泉浴日”的来历
遵化汤泉开发历史十分久远。据光绪《遵化通志》考证,认为《水经注》所称“渔阳之北有温泉”即指遵化汤泉。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曾至此,辽萧太后则在此建有妆楼。唐太宗贞观二年 (628年)在这里建立了寺庙,御赐庙额称“福泉寺”。明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期间,曾对汤泉设施加以整修,整修后该汤泉“甃石池之深丈余,方四寻,石栏出地者三尺,外绕石渠,为龙吻以泄之。
大概是由于在遵化建有顺治孝陵的缘故,康熙帝屡次亲临汤泉,并建有行宫。此后,清帝多次临幸。池北有嘉庆皇帝的御制诗碑。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是泉池南的“流杯亭”(也称“转杯亭”),亭为八角攒尖顶,檐下雕龙,檩仿饰彩画,柱角有雀替承托。亭基由两块大石对成,基面凿有九曲式小水槽。温泉水入亭,随槽而转,槽内温泉流杯可以烫酒。
说起“汤泉浴日”的来历,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远古时期,这里的老百姓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搔后皮肤溃烂,苦不堪言。当地的郎中也无良方可治此病。汤泉村里有一年轻后生,生得腰圆膀阔,身材高大,力大无比。他心地善良,见百姓如此痛苦,决心踏遍名山大川,寻访名医仙人,定要讨得药方为百姓治病。
许多年过去了,仍一无所获。一日他正走得困乏,来到一座神农氏庙中休息,朦胧中见一仙人飘然而至,对他说:“壮士,吾乃神农氏也。你的诚心打动了天帝,天帝特派我来告诉你,世间药草皆不能医治此病,唯有在天燃滚水之中沐之,方可断此病根。你可去九夷族找后弄,借得他的弓箭,于红日正中之时,射下一块太阳,使之落入你村附近泉池之中,天燃热水可得也。”
壮土惊醒来,方知乃是一梦。他拜谢了神农氏神像,便启程去找后羿。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向后羿说明来意,后羿慷慨应允,并全力授之以箭法。不久,壮士箭法习成,临别时,后羿对他说:“十日已去其九,如今只余其一,切不可用力过猛,只射下一小块便足够了。切记,切记。”
壮士记下了后羿的话,又拜谢了后羿,便携上弓箭返回故里。到家第二天,恰逢红日高照,晴空万里,他高兴地登上燕山之巅,待正午时分,摘弓搭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但听一声巨响,一小块太阳宛如一个火球从天而降,不偏不倚,落入泉池正中,化作一块焦石。只见水气冲天,其状如云,煞是壮观。不一会儿,云散雾收,泉池里的水变得滚热,红日仍映在潭中,只是红日上多了一个小黑点。百姓无不为之欢呼,争往沐浴,果然病皆痊愈。
这就是焦石和“汤泉浴日”的来历。新中国成立后,扩修了泉池,增辟了浴室。现在,原佛殿、行宫已改建为遵化县工人疗养院等。